相比于冬奥会近百年的历史,冬残奥会历史并不长。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些在战争中受伤的退伍军人试图重新参加滑雪运动,残疾人冬季体育运动逐渐发展起来。1976年,第1届冬残奥会在瑞典恩舍尔兹维克举行,共有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250名运动员参赛。联邦德国队最终以10枚金牌、12枚银牌、6枚铜牌位列奖牌榜首位。瑞士队同样取得10枚金牌,但因银牌相对较少而屈居第二。芬兰队在奖牌榜上排名第三,金牌数是8枚。截至2018年平昌冬残奥会,冬残奥会已经举办12届。
中国代表团首次参加冬残奥会是在 2002 年的美国盐湖城,彼时共派出4名运动员参赛。2018年,经过4届冬残奥会的历练,中国代表团在平昌取得突破,由王蒙、刘微、陈建新、王海涛、张强等人组成的中国轮椅冰壶队在决赛中以6∶5绝杀挪威队,拿下金牌。
近年来,我国残疾人冬季运动发展迅速。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申办成功以前,冬残奥6大项目中,我国仅开展了残奥越野滑雪和轮椅冰壶2个大项。经过努力,全国冬残奥运动员由原来不足50人发展到超千人,冬残奥项目由 2个大项拓展到6个大项,实现了冬残奥会大项参赛全覆盖。目前,我国冬残奥6个大项的5支队伍共115名残疾人运动员正紧张备战北京冬残奥会。
无障碍赛事环境彰显人文关爱
提供无障碍的赛事环境是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申办承诺。2018年9月7日,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无障碍指南》正式发布,确保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场馆无障碍设施建设规范化、国际化、人性化。为保障残疾人享有高水平的参赛观赛体验,北京冬奥组委在57个业务领域中提出残障人士的特殊需求。从停车场到场馆各出入口,从公共区域到竞赛区域,无障碍道路、无障碍停车位、无障碍出入口、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坡道、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更衣间、低位服务台、语音提示系统、无障碍标识系统等无所不有。
设施建设完备。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场馆高差约900米,依山势建设4组平台。平台间通过无障碍电梯、道路系统连接,减少山地建筑给残障人士带来的不便;国家游泳中心无障碍卫生间均使用电动门,镜子采用倾斜角度设计。
使用智能方便。北京冬奥村开发无障碍智慧服务平台,赛时通过手机APP人士提供无障碍路线导航。客房内,灯具、空调、窗帘可使用APP控制面板控制,家具摆放经过科学规划,务求实用、好用。
彰显人文关爱。国家残疾人冰上运动比赛训练馆场馆地面平整,所有墙面阳角均作抹弧处理,卫生间马桶采用双排水设计,墙面设有两个按钮,方便上肢、下肢残障人士使用。
如今,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在即,“无障碍的冬残奥会”已准备就绪。届时,北京将承办所有冰上项目,延庆和张家口将承办雪上项目,预计736名运动员将在这里追逐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