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前,隔离的是病毒,隔离不了的是爱。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迎难而上的步伐,异常艰辛却又铿锵有力。他们医务人员用生命在战斗,用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身影,点亮了战胜疫情的“希望之光”。我们作为普通的志愿者,就要尽全力配合他们打赢这场疫情保卫战。
我相信我们能赢。我在上海生活了13年了,对这座城市有感情,做人不能总想着自己,总得为别人做点什么。我作为一名党员,我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是职责所在,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我们整栋楼是3月2号开始第一次闭环,陆陆续续封到了月底,4月开始变成封控楼,变成了足不出户。此时,我便义不容辞的加入了志愿者大军,发抗原,上门核酸,到后来的给居民搬发物资,帮医务人员掰管子等一系列工作。一开始做志愿者也很害怕,消杀和防护的步骤每天都在心里复盘好几遍,好在身边有那么多善良勇敢的伙伴,就像拧成了一股绳,大家亲密无间的互助协作,互相配合,包括每次穿脱防护服,大家都会互相监督检查,确保伙伴们的防护安全。“响必应之与同声,道固存至于同类。”我们因为这场疫情聚在一起,团结一致,共同努力,都希望自己能多做一点,那种团结的力量真的让人感动。
志愿者不能只靠热心肠,我们诺宝人在非疫情时期就一直都会参加一些公益的志愿者活动,现在这种关键时刻更应该走在前,共同守护我们的家园。当居委的同志在志愿者群里发招募采样员通知时,说是纯义务,没有报酬的,有没有人参加?我毫不犹豫地就报名了。抗疫的核酸采样员不是没有风险。当身边的朋友问我“怕感染吗?”我当然“也怕”。“那怎么办?”“做好防护,按要求消毒,按要求穿脱防护服呗。”
报名结束立马参加了采样员的培训,学习加考核,完整的理顺了整个核酸采样流程,顺利的拿到了上岗证书。当我拿到证书的时候,我想的就是赶紧上岗,帮医护人员分担一点工作量。近2个月来,各援沪医疗队员告别家人,尽锐出战,持续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他们真的很辛苦,同时也更加激励了自己。
肩负采样重任,于我是一挑战。每天我都要早晨七点半到达小区警务室跟医护人员集合,采样前尽量不喝水,穿好防护服,一起到核酸检测点位上,也没有固定的结束工作时间,十分忙碌,一刻不停,我也在不断的学习和进步。经过医护人员一天的指导和提点,每一个步骤都不能少,很快就顺利上岗,独立完成核酸采样工作。
得知后续核酸采样工作都需要自己独立完成时,还是会有些紧张,怕自己做不好,第一天自己一人采样超过600人,一站就是四五个小时,工作量暴增,我所担心的问题,在不断的工作中一点点的改变了。因为我们是封控区,每天一大早要做全民核酸检测,整个五月的检测次数达25次,工作内容就是机械重复“拆棉签-采样-掰管子”,这是个透支型纯体力活,几个动作重复几百次后,掰棉签掰的手指头肿了,采样采的两个胳膊肘疼,身体开始僵硬和麻木都不知道,大脑有点不受控,意识不到自己声音的状态和分贝,非常容易透支,到家后很久才能缓过神来。不过,在我听到居民们对我说的那一声声感谢和一些懂事们的管长们提前拧松试剂盖的举动,我就觉得这一切都值了。
核酸检测,居民的每一次张嘴哈气,我们都面对着被感染的风险,我们需要在密不透气的防护服外再戴上一层面罩,长时间工作,正常呼吸都有些困难,经常热得“面红耳赤”,难以形容的“憋闷”。五月中旬开始,天气炎热,每天都是全身湿透,脱下防护服有种瞬间“解放”的感觉,脸上和手上也都是深深的印记。我时常逗自己说全当减肥了,边采样边蒸桑拿,就当是太阳杀菌了。
连续快一个月的核酸采样工作,近10000份咽拭子,一线战疫的经历更能体会“大白”的辛苦,体会了医护人员的平凡和伟大,让我自己变得更加成熟,让心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也更重了。切身体会了什么叫“哪有岁月静好,只因有人负重前行”,自己也成为了那个“逆行者”。花从春走过,留下缕缕芳香;叶从夏走过,留下片片阴凉。在这个战”疫“中,每个人都留下了战斗的痕迹,我们都在自己临时的工作岗位上奋斗过,在自己的战场上拼搏过,无私奉献,为打赢大上海保卫战贡献绵薄之力。志愿者是微小的,因为它涉及的范围太有限;它又是伟大的,因为它在有限的范围内传递爱心、传递正能量,让居民感受到社区的温暖和关怀,提升了群体精神道德,培养了群体乐于助人、团结互助的高尚品德。
我相信,五彩的上海一定能回来。
繁华的上海一定能再现。
康体泳池
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