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诺宝新征程 诺宝艺术馆 特奥纪念馆 生命阳光馆

[关闭]

【重点关注】吕世明:广东省民生实事评议——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地方实践

  • 文章来源: 无障碍智库
  • 发布时间:2025.03.19

4ea712d7be3ee55094a76536a1de634a.jpg

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3次全体会议正在进行中,3月8日,我和广东代表团的人大代表一起,听取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感到十分亲切,十分温暖,十分振奋。

在认真审议报告并做好发言的同时,我不由得回味起今年1月份我参加广东省人大会议的时候,听到看到和收集到的一份广东省人大工作的创新案例: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创造性开展省级民生实事评议工作,听取审议广东省政府关于广东省十件民生实事实施情况和 2025 年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安排的报告,并对候选项目进行差额测评,助推广东省十件民生实事更贴民意、更合民需、更有成色。 

这个案例把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贯彻落实到民生实事工作中,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地方实践的真实写照,也是我们在讨论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地方实践的一份见证。

谋划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广东省委做好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省域样板的部署。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推动打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省域样板,积极发挥人大职能作用,以立法联系点、预算联系点、代表联络站等静态基层单元作依托,以民生实事动态落实机制为支撑,推广“代表常在、群众常来、实事常办”广东模式,健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广东民生实事工作机制,探索走在前列。

广东市县乡基层普遍实施了“党委领导、群众点题、代表建议、政府办理、人大监督”的民生微实事立办制,具备了参与民生实事工作的好基础。

为将广东省十件民生实事更好导入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运行框架,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组织深入研究论证,考虑到广东省级层面民生实事的宏观性与政策性更强,确定了人大代表重点关注、财政重点保障、部门重点办理、人大重点监督的项目。为做好民生实事与预算安排进行有序衔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研究提出提前介入民生实事征集遴选工作,依法行使监督权,采取“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差额测评”的方式,由全体常委会组成人员对当年广东省十件民生实事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并对第二年候选项目进行测评,审议意见和测评结果交由广东省政府研究处理后,再形成广东省十件民生实事项目提交省人大会议审议表决。

通过这种方式,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全过程参与民生实事征集、遴选和初定环节,并后续开展跟踪监督和满意度测评等,将民生实事项目的征集、遴选、决议、监督、评价等各环节纳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运行的轨道,具体地、生动地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精髓。

广东省政府启动民生实事征集遴选工作后,广东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人大各类民意表达平台载体,全面深入收集民意需求。

一是充分发挥基层站点作用。广东省人大共设立 1.2 万余个代表联络站、79 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和 34 个预算工作基层联系点,代表联络站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行,年均接待群众约 50 余万人次、收集意见建议约 20 余万件、推动解决问题约 15 万余件。

二是从代表主题活动中征集民意。今年按照“集中一个月、履职贯全年”的安排,开展“绿美广东·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共 11.98 万名代表参加 7 月集中履职活动,收集群众建议 2.86 万件,当月推动落实 1.98 万件。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将代表主题活动收集到的群众建议分类梳理、综合研判,充分体现到对候选项目提出的意见建议中,确保项目紧扣群众需求期盼。

三是全面梳理代表建议。在民生实事项目全覆盖征集广东省人大代表意见的基础上,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全面梳理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代表提出的 1042 项建议中民生问题的相关建议及其办理情况,结合履职工作提出修改完善的 意见建议,送广东省政府研究处理。广东省政府结合各方面意见建议,将初选的 15 项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差额确定为 12 项,连同 2024年广东省十件民生实事实施情况报告提请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这一系列的举措让我切身感受到,广东省人大突出全过程参与,广泛听取民意汇集民智的真诚举措以及谋划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际行动。

依法稳妥有序做好评议工作的内涵

民生实事评议是一项创新性工作,没有统一标准、没有参

考模式,结合人大代表履职特点,精心设计民生实事评议工作的各个环节流程,确保依法稳妥有序开展。

一是专项听。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听取广东省政府关于 2024 年省十件民生实事实施情况和 2025 年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安排的报告,有力督促省政府及相关部门抓好 2024 年省十件民生实事实施工作。

二是深入议。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在听取报告的基础上,组成人员分 4 组进行审议和测评,广东省财政厅等 8 家民生实事责任单位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

现场讨论热烈,广东省人大常委会领导及各委员会组成人员结合工作职责、平时调研及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等,带头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提出50余条建设性意见建议,推动了政府工作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

三是差额评。组成人员全部参加对 2025 年民生实事候选项目的测评工作,从 12 项候选项目中圈选出 10 项,测评排名靠前的 10 个项目得票均过半数。测评结果连同审议意见迅速提交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审议通过后,并按程序送广东省政府研究处理。广东省政府充分吸纳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和测评结果,形成 2025 年省十件民生实事列入省政府工作报告,一并提请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

这个过程中,我切实感悟到广东省人大突出创造性开展,依法稳妥有序做好评议工作的内涵。

突出全链条闭环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及时将广东省十件民生实事工作纳入2025年监督工作计划。

鉴于省十件民生实事涉及养老、困难群众保障、就业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类4项,县域基础教育、妇儿保健托育、县域医疗等3项和“四好农村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城乡污水处理等其他方面3项,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开展广东省十件民生实事监督工作,涉及的专业委员会参与,每个项目均成立监督小组,吸收相关非驻会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参与,逐项常态化开展跟踪监督,确保实事办好。

根据年度监督工作计划,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会议接续听取审议广东省政府关于2025年省十件民生实事实施情况的报告并开展满意度测评,同时对2026年候选项目进行测评,确保形成评议工作闭环,形成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合力。

我坚定地相信,广东省人大突出全链条闭环,扎实做好省级民生实事评议“后半篇”必定取得佳绩。

在我看来,广东省人大为办好省级民生实事工作蹚出一条新路。

第一,这是首次搭建起省级民生实事“评”与“议”的运行框架。这次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抓住民生实事这一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工作,小切口探索评议工作机制,通过“听取审议报告+差额测评”的组合拳,构建起“评”与“议”的运作框架,形成了听取报告、分组审议、听会问答、差额测评、宣布结果、意见反馈等一整套工作机制,这一民生实事评议模式在全国各级人大中属首创,在人大评议工作上迈出新步伐。

与票决相比,民生实事评议实质上是人大提前介入民生实事遴选工作,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和测评结果交给政府研究处理,具有正式的法律效力,人大能够深度参与到民生实事的项目确定、重点内容、实施方式过程中来,充分体现民主协商、民主监督的特点,同时也避免了票决模式下项目产生与预算安排之间的潜在矛盾,更为务实管用。

第二,这是让省级民生实事更贴民意、更合民需、更具成色的创新举措。民生实事要做到群众心坎上,就要经常听一听群众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意见,而人大在密切同人民群众联系中起着带头作用,通过评议,更有利于了解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需要所在。以民生实事评议为切入点,通过发挥人大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和功效,选准、做实人民群众最急需最紧迫的民生实事,提高财政支出透明度和民生投入效率,有力推动公共服务更加精准高效,也有利于拓宽群众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达到以“民生小切口”推进“社会大治理”的良好效果。

第三,这是增强广东省人大常委会议事质量和履职成效的有力抓手。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广东省政府把民生实事评议作为一项“精细活”,建立高效沟通机制,全流程加强衔接协调,专门制定工作指引并开展预演,听取审议和测评各环节严丝合缝、全过程平稳有序。广东省政府从向人大负责、自觉接受人大监督的高度,认真研究人大代表、人民群众关注热点,从一开始就把握好项目的颗粒度、精确度,力求可量化可测评,报告内容充实、数据详实、干货满满。广东省人大常委会认真组织各有关委员会深入调查研究,组织组成人员精心准备,积极发挥作用,这一议题成为近年来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最为充分、深入的议题之一,一人一票测评确定候选项目,充分体现民主集中制原则下充分发扬民主、集体行使权力的运行机理,组成人员履职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使命感进一步增强,有效提高了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会议组织、议事和履职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