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无障爱:发现美 传递爱
4.19-20 2019清华老龄产业高端论坛 康养未来 · 跨界共赢 4月19日,第11届2019清华老龄产业高端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论坛以“康养未来·跨界共赢”为主题。共有800多位老龄产业相关领域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行业代表以及40余家媒体代表聚首清华大礼堂,在具有百年历史的建筑中共话老龄产业发展大计。 优美的旋律碰撞不老的心灵,美妙的音符化作温馨的祝福。2019清华老龄产业高端论坛在悠扬的小提琴声中拉开序幕。(图为北京华年室内乐团演奏《井冈山上红太阳》) 趋势论坛 聚焦2019 研判老龄产业未来发展方向 大会主持人致开场辞 周燕珉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为前十届论坛的策划组织者与总主持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燕珉女士继续担纲本届论坛总主持人。“本论坛自2010年创办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10届。十年来,论坛坚持以前瞻性、学术性、国际性、专业性为特点,在引导全社会力量,共同推动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相关领域学术研究与行业实践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我们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为中国养老产业一年一度的标志性盛会、中国老龄产业的风向标,希望通过本届论坛将我们长期研究的成果和在项目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有效传递,为大家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和经验,奉上一场思想激荡的盛宴。”对本届论坛,周燕珉表达了自己的期许。 另据周燕珉介绍,本届论坛为期两天,分为趋势论坛和主题论坛两大部分。其中,第一天为趋势论坛+行业交流和专家圆桌会。第二天为四场平行主题论坛,分别涉及老龄产业的投融资、建筑、运营和教育4大领域,包括投融资主题论坛:康养产业的投资逻辑与中国实践;建筑主题论坛:高龄社会背景下的规划与设计;运营主题论坛:老龄产业启蒙期的多维度运营实践;教育主题论坛:“老年教育+”商业模式创新。 嘉宾致辞 张悦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党委书记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张悦先生表示,“我们致力于成为老龄产业的观察者、思考者和实践者。本届论坛在继续保持原有学术高地和产业平台特点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的创新元素,同时研究成果也会更加务实,更加针对老龄产业实务进行深入探讨。站在新的历史时代,新的政治起点,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紧随国家发展战略方向,积极构建养老产业的供需资源对接平台,邀请政府、学界、企业等各方面专业人士共同探讨行业发展趋势,解读产业政策,讨论养老产业的落地生根之路,我们希望和养老产业各界力量以开放、包容的心态,联合打造支持老龄产业发展的资源矩阵,共同推动老龄产业的发展。” 王天夫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副院长、 社会学系教授、系主任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社会学系主任王天夫教授在代表主办单位致辞时表示,“通过近十年的努力,清华老龄产业高端论坛在老龄产业领域发挥了充分的号召力,把政、商、学各界人士都集聚起来了,对整个中国的老龄事业来讲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谢矝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党委副书记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谢矝女士认为,清华老龄产业高端论坛已从最初只关注养老地产领域的适老设计,扩展到养老产业的全产业链,不仅讨论适老的建筑设施、生产运营、养老服务,也关注公众认知、政策过程。经过十年积累,论坛已经成为政府、学界、企业等领域专业人士智慧火花碰撞的平台,在解读国家养老政策,探索养老产业发展、趋势,构建养老服务、金融服务、医养结合方式、人才培养机制、养老设计规划等方面做出很多努力,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成为推动养老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刘维林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 会长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会长刘维林先生强调,人口老龄化是始终贯穿中国21世纪的基本国情,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我国一项长期发展战略。今年清华老龄产业高端论坛的内容安排,紧紧抓住新时代的人口老龄化新形势展开讨论,融合了“政、学、研、产”各方力量,共同探讨我国老龄产业的发展未来,创建了一个高水平的交流平台。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也将与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多方力量,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大潮中,趁势而上,奋发作为,为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做出积极贡献,推动老龄产业发展。 尹稚 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 执行副院长 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尹稚先生致辞时首先回顾了论坛的发展历史,认为论坛已从早期的一个同衡小团队品牌变成清华大学的高端论坛品牌,这个过程也反映了老龄化问题的全面跨界合作。 “从全国数据普查来看,最严重的老龄化地区恰恰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同时又是人口年龄结构中后备劳动力供给严重不足的地区。这种综合性的矛盾,导致中国老龄化问题远比其它国家面对的社会、经济等方方面面的压力要更大。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清华坚持把这个论坛不断放大,不断地寻求政、产、学、研、民一体化。而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速,老龄化问题、康养问题的解决也出现了跨城市的区域性解决路径。这种区域协同高潮的到来,会为老龄产业的落地、老龄设施的落地,提供全新的路径和新的解决方案。”尹稚称。 在第一天的趋势论坛当中,12位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发表了非常精彩的主旨演讲,以下是各位嘉宾的演讲概要。 政策解读 特邀主持人: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老年之友》主持人 芳华 主旨报告:聚焦老龄健康 做好老龄工作 报告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老龄健康司 监察专员 王谦 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基于我国所面临的需求和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成立了老龄健康司,负责组织拟定并协调落实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措施,组织拟定医养结合的政策、标准和规范,建立和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王谦专员从加强战略研究,科学编制规划;加强健康管理和健康指导;强化老年医疗服务机构建设和人才培养;开展长期照护制度试点;推进安宁疗护试点等方面介绍了卫健委老龄健康司所推动的主要工作,并介绍了老龄健康领域所辐射的相关产业。未来,国家健康委员会老龄健康司将继续统筹推进健康服务,为实现我们健康长寿的共同愿望而努力。 主旨报告:构建以照护为重点的养老服务体系 报告人: 全国老龄办党组成员、中国老龄协会 副会长 吴玉韶 吴玉韶会长首先提出我国当前老年照护需求“四化”突出,面临着人口高龄化、疾病慢性化、健康残障化、家庭空巢化的严峻形势。养老服务面临家庭功能弱化、政府市场社会家庭个人责任不清晰、老龄化超前社会家庭物业不发达、养老服务大而全照护不够突出等诸多挑战。应当突出照护为重点,聚焦刚需,通过政策、资源、设施、人才等各个要素,全面提升照护能力,逐渐提升照护的专业能力。最后吴会长提出“构建照护为重点的服务体系”,并指出建立照护保障制度是根本,实施家庭照护政策是基础,发展专业照护机构是支撑,建设适老照护环境是保障,培育专业照护人才是关键。 主旨报告:新时期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新方向 报告人: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服务监管处 处长 李邦华 李邦华处长就《国务院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提出的背景、意义、特点进行简要介绍后,分析解读了《意见》提出的十个重要方向:一、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取消后,养老服务监管的新方向; 二、公办养老机构改革的新方向; 三、同步扶持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养老机构的新方向; 四、养老服务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新方向; 五、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认定制度取消后的改革新方向; 六、养老服务刚需如何解决的新方向; 七、医养结合服务放管服改革的新方向; 八、养老机构功能拓展的新方向; 九、完善老年监护制度的新方向; 十、中央层面、地方层面强化统筹协调的新方向。 主旨报告:养老服务业的政策特点梳理与发展趋势分析 报告人: 民政部培训中心民政政策理论研究所 所长、教授 成海军 成海军教授分两个阶段解读了2013年以来中央政府层面出台的养老服务政策。2013-2017年为第一阶段,政策从无到有,大规模出台,全面形成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政策框架基本确定,服务市场全面放开,服务体系初步建构,财政税收支持有所突破,养老服务质量明显好转,老年人获得感日益增强等。2018年以来为第二阶段,针对该阶段存在的服务资源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与群众选择难等矛盾,对政策进行了深化改革:积极推向市场,重点突出市场监督,打通难点和痛点等。未来,政策将密集出台,更加融合,更加精准,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 主旨报告:养老的家事与国事:“十四五”规划建议 报告人: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教授 杨燕绥 杨燕绥教授围绕“银色经济与养老创新”这一主题展开,介绍了“银色经济”的内涵及形成背景,在比较国内外人口-经济-医康护支出大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受未富先老影响而形成的“买方定价”国情,从而指出我国医养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最短时间、最快速度、最低成本。在国家新政策落地过程中“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的行动计划背景下,提出发展社会信托、打造经济大国的体制创新建议,给出了医养服务有效需求与供给侧PPP5+4模式,并从产权清晰、契约精神、PPP协议角度强调了PPP项目与运行规制明晰化的重要性。 跨界共融 特邀主持人: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副院长/总规划师 袁牧 主旨报告:北京市就近养老服务体系的实践与思考 报告人: 北京市民政局 副局长 李红兵 李红兵副局长分享了关于就近养老服务体系的思考。就近养老服务体系是指在街道、乡、镇范围内让不同生活状态的老年人各阶段不同需求可以得到动态、连续的满足。就近养老服务体系主要包括三部分: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提供集中照料床位、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提供临时托养床位、以及在社会服务支持下的家庭养老床位。就近养老服务体系能够让老人在家中享受来自社会的连续、递进的服务,减少空间转换,从机构为中心转变为以老人为中心。就近养老服务体系的核心是公共服务属性,强调利用公共资源,具有强获得性、普惠均衡性、服务层次丰富性。由于目标复合、服务综合,就近养老服务体系的落地需要多部门参与,实现政府抓总、多部门参与、平台统合,由“养老管家”实现对接供需、发挥社会工作者的作用,最终形成有机服务联合体。同时,政府应当承担包括土地供给方面的公共服务责任,利用新建居住区配套设施、老旧小区中的闲置资源等,实现价格相同、护理员待遇相同、补助相同、质量相同的普惠型就近养老服务。 主旨报告:养老产业何时才会兴旺 报告人: 北京大学人口所 教授 乔晓春 围绕“养老产业何时才能兴旺”这一主题,乔晓春教授以北京市养老机构为例,结合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数据,分析指出养老机构所面临的入住老人比率低、床位空置率高等困境;对比当下老年人的收入水平以及养老设施收费标准,推算需要人照顾的老年人选择养老机构的潜在比例最多不会超过1.4%;通过分析企业的盈亏状况和政府补贴情况,说明政府的支持并没有使养老产业更加兴旺,仅仅在维持部分养老机构的勉力生存。在层层深入分析后,乔教授进一步回答了“养老产业如何才能兴旺”问题:只有政府主动推动,构建覆盖所有老年人的养老服务体系,制定系统的养老政策、制度和标准;并通过财政支持和购买服务,并引入第三方机构评估和监督,才能使养老产业才能从现在的困境中走出,真正的兴旺起来。 主旨报告:从城镇化的视角看老龄问题 报告人: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院长 袁昕 改革开放开启了我国快速城镇化的进程,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2%增长到了2018年的59.58%,城镇化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我国持续推进城镇化具有重大意义,新时期的城镇化将有六大方向重点转变,包括:核心任务转移、发展速度转变、城乡关系转变、城市格局转变、发展动力转变及发展路径转变。未来中国城镇人口将持续增长并在2048年前后达到顶峰进入稳定饱和阶段,同时这些人口将主要向大城市、县城两级聚集。我国的劳动年龄人口早在2013年已经出现拐点,并将从2027年进入快速下行通道。与此同时,2017到2035年,老年人口将翻一倍,并将在2050年之前出现三个增长高峰。袁昕院长提出:随着我国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人口预期寿命不断提高,在城镇化的角度,我们需要重新定义老年概念,社会竖立新型的、积极的老龄观念。老龄人口不应是社会负担,而是人力资源、消费群体,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也应该给老年人的工作、生活、健康和关照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 特邀主持人:赛阳国际&金龄联合集团 总裁 赵晓征 主旨报告:老年居住建筑发展的前沿趋势展望 报告人: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周燕珉 周教授首先以老年住宅为例,分析了我国老年居住建筑的发现现状与矛盾问题。近年来,我国开发企业投资养老居住项目的意愿较为强烈,老年人也存在相应的需求。然而,由于相关政策尚不清晰明确,导致老年住宅项目落地存在一定困难。如何界定老年住宅?如何保持住宅的老年属性?如何避免老年住宅的炒房行为?都是老年住宅发展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尚需深入探讨。在这方面,发达国家的发现经验可供我们借鉴。 在日本和欧美发达国家,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的职能分工也日趋明确。机构养老的服务对象范围将逐步收窄,聚焦以认知症和重度失能老人为主的护理人群。而居家养老的服务对象范围将逐步扩大,针对不同老人的差异化需求提供差异化的居住和服务选择。在建筑方面,认知症友好的小规模组团护理设施将成为机构养老设施的发展和转型方向,而既有住宅的适老化改造和服务型老年住宅的建设将为居家养老环境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周教授指出,中国以集合住宅为主的城市居住区形态更有利于居家养老服务的展开,加强政策的层次性和针对性对更好地解决养老居住问题尤为重要。 主旨报告:生命代价之重与优逝善终之难:有关癌症晚期患者的研究与佛教安养院的调查 报告人: 清华大学社会学院 教授 景军 景军教授依据对800名癌症晚期患者的调查,通过对临终过程带来的经济负担、身体疼痛和精神状态进行调查,指出我国现在优逝善终之难。通过研究英国临终关怀服务可以看到,其社会化和优质化的服务能够为我国提供了经验上的借鉴。景军教授指出,现阶段一部分临终关怀模式已经在我国初见雏形,尤其是其中佛教寺院探索的“安养模式”,得益于人间佛教“普渡”与“普济”的思想,这种模式可以为临终提供精神上的关怀;而海葬的佛化,也为人常道的善终之难做出如何的别样阐述。通过以上案例的阐释,景军教授指出,临终关怀途径和思想可以多样多元,现状亟待普及优化, 生命的末端才是养老产业的最大挑战。 主旨报告:5G创新与智慧养老 报告人: 宜通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慧房地产 首席顾问 李宏 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进步,我国即将进入5G时代,为我们带来技术的升级革命、万物的互联互通、性能的质变飞跃和丰富的应用场景。李宏先生指出,5G与老龄产业的全方位结合,将从居家照护、辅助出行、安全监测和医疗照护等生理维度,以及老年社交、虚拟旅游、文化教育、远程陪伴等心理维度,拓展老年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实现“三进”,把智慧生活带给长者,把世界带给长者,把亲情和关怀带给长者。实现“三出”,把无人驾驶带给长者,把未来救护车带给长者,把远程诊断医疗带给长者,在智慧生活、无忧出行、社会管理等层面给老龄产业带来重大转变。未来,5G将通过科技赋能养老产业向更高层迈进,带给老人诗和远方。 主旨报告:养老2.0时代⸺坚定走向产业化 国家民政部养老服务业专家委员会 委员、医学博士 乌丹星 乌丹星老师围绕“养老2.0时代是什么”、“如何走养老产业化道路”两个问题展开。从全球视角重新定义人口老龄化,倡导采取积极老龄化的态度。50后、60后正处于养老2.0时代,对比养老1.0时代,2.0时代在养老方式、养老需求等方面发生了变化:从家庭养老走向社会化养老,从基本的温饱需求走向更高的精神文化、娱乐方面的需求,从被动式的接受到主动的规划。当前我国老龄化遇上特殊的经济时期和时代动荡,健康养老产业成为发展战略。养老2.0时代具有很多产业化特征:养老产品由市场需求决定,具有一定规模;有产业链,需要产业上下游多方合作;价格由市场和客户决定。当前,养老需求更加大众化、多样化,单独依靠政府已经无法满足,必须由社会各方站在产业链的各端协同完成,养老产业化符合未来的价值预期。 献礼银发事业 作为历届清华老龄产业高端论坛的特设环节,芳华女士和全体专家委员、致辞和演讲嘉宾在论坛第一篇章《献礼银发事业》中曾发出这样的共同倡议,“愿借清华老龄产业论坛召开之际,向行业发出自己的愿望:倡导积极老龄观;加强老龄产业基础研究;积极投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推动老龄产业链全面形成;助力老龄产业创新创业。” “我们将继续努力、积极推动,包容、合作、创新,推动中国老龄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让我们共同携手,成为我国新时期老龄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为开创全新的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而努力奋斗!”这些头戴华发的专家如此共同呼吁。 后续将有更多报道,敬请期待...
来源:周燕珉工作室
编辑:燕飞
为大美无障爱点赞!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 主办:福建省自强助残助学基金会 承办:福建自强育才无障爱文化(北京)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