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推荐】华夏时报|全国首批“阳光助残志愿服务基地”揭牌 展示阳光助残的“丰台模式”
- 文章来源:
无障碍智库
- 发布时间:2023.05.15
本报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初夏的北京,阳光清淡明亮,大地柳绿花红,令人心旷神怡。近日,位于北京丰台区大井北里的区残联大楼的“志愿助残共享空间”里,高朋畅聚、欢声笑语,人们的目光聚焦在绿草青青、生机勃勃的主题墙前,全国首批10家“阳光助残志愿服务基地”之一、北京市丰台区“阳光助残志愿服务基地”揭牌亮相。据记者了解,这是北京首家揭牌的“阳光助残志愿服务基地”,其中,基地的主题墙便是出自于一位智障者家属之手,画面展现出芳草依依、生机盎然的温馨和活力,中间是熠熠生辉的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标识,两侧则是由10个愿景目标组成的翅膀。5月9日,距“全国助残日”还有10天的时候,北京市丰台区就率先启动了“全国助残月”活动。“阳光助残志愿服务基地”的揭牌,正是助残志愿服务项目的拓展融合和落地。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北京市残联、北京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和丰台区政府相关领导及嘉宾应邀参加仪式。丰台区政府副区长孔钢城主持活动。中国残联副主席、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会长吕世明和丰台区领导共同为阳光助残志愿服务基地揭牌。仪式上,丰台区残联理事长程朝晖介绍了丰台区助残志愿服务基地情况,他表示,2022年9月,丰台区残联被评为全国首批10家“阳光助残志愿服务基地”之一。多年来,区残联积极实施志愿助残行动,建有76支助残志愿者队伍,志愿者人数达21700余名,每年开展助残服务约10万人次,营造良好的扶残助残社会文明氛围。北京市残联副理事长王响平对丰台区在助残志愿服务领域的优秀表现给予肯定。能够获评全国首批“阳光助残志愿服务基地”,充分体现中国残联和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对北京市以及丰台区的高度认可。
同时,孔钢城在致辞中强调,丰台区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开拓丰富助残志愿服务形式,提升助残志愿服务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残联既是残疾人事业的推动者,也是助残志愿服务的组织者。丰台区在助残志愿服务中深耕多年,业绩颇丰,当下提出的未来助残志愿服务的发展愿景,令人可期。”吕世明在讲话中表示,相信在北京市的率先示范下,通过丰台“阳光助残志愿服务基地”共享空间的助力,残联的各项工作能够在助残志愿服务这张靓丽的名片上熠熠闪光。他期盼丰台阳光助残志愿服务基地能够越办越好,残疾人事业工作者和残疾人朋友们能够在这里畅谈愿景、收获感动、放飞理想,最终推动各项工作更好完成。据记者了解,2022年,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发布的《“十四五”志愿助残服务实施方案》中强调,三年内要在全国建500个“阳光基地”和500个“阳光驿站”,进一步建立健全助残志愿服务网络,要让助残志愿服务供给和服务质量明显增强,要让残疾人参与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及社会活动有效满足,要让城乡无障碍环境建设普遍提升高质量发展,让残疾人融入社会生活水平明显提升,幸福生活感进一步加强。丰台残联“阳光助残志愿服务基地”的揭牌成立,正是用“双首创”的实践,彰显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努力解决残疾人社会生活中的“急难愁盼”,创造出“丰台速度”“丰台情怀”“丰台模式”。丰台区残联副理事长徐艳,本人也是一名因病致残人士,与残疾人既有自知冷暖,又有感同身受,对助残志愿服务有情感、有热情、有想法,与残疾人心心相连相通。她在介绍“志愿助残共享空间”建设时,特别提到残联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重视和特殊要求,要建设成为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精品样板,在未来的丰台区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的建设中,正在从规划设计抓起,从源头做起,打造真正属于残疾人的无障碍家园。
“阳光助残志愿服务基地”与“融合共享”呈现出的“丰台速度”“丰台模式”,打破了人们固化的传统思维,看到了丰台残联机关与服务机构相融相连,让残联服务成为真正有感、有情、有为、有效的使命担当,把党的阳光照进残疾人的心田,成为一种甘美、舒适、自然、日常的“家里事”。据记者了解,“基地”设在区残联大楼的二层,这座建筑面积近5000平米的建筑,把最方便、最佳位置的活动空间留给了“阳光助残志愿服务基地”,成为服务残疾人的文创空间全新亮相,意味着残联、助残志愿服务与残疾人共情、共为、共享的大情怀。一位在场的残疾人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在这里,一种亲密无间的主人翁感觉荡然于胸,一种自然而然的奉献和融入情暖于怀,勿需语言、勿需表白,让我们残疾人找到了所想所盼所愿的‘心灵家园’‘温馨港湾’和‘幸福驿站’。”丰台“阳光助残志愿服务基地”正式启程,展现了一个多功能、多角度、多渠道,聚合力量、整合资源、绽放梦想、畅抒温暖的地方,期待着更多的残疾人朋友“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