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诺宝新征程 诺宝艺术馆 特奥纪念馆 生命阳光馆

[关闭]

【智库论坛】无障碍旅游:共享的权利和共同的责任——当代旅游的标志从来就不取决于对强者的力度,而是取决于对弱势群体的温度

  • 文章来源: 无障碍智库
  • 发布时间:2021.01.22

75490a3e93fd51bc46e137c4ce3871c7.jpg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是中国旅游日,也是全国助残日。406年前,徐霞客先生“自宁海出西门”,开启了其被载入史册的旅行。四年前,我在宁海作了题为《何以徐霞客》的纪念演讲,然后去陕西参加秦岭与黄河的对话。今年今日,我们以“无障碍旅游”的名义在成都召开此次论坛,是因为在大众旅游时代,旅游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经济功能,具有更强的社会意义。让更多的国民在大地上自由而有尊严地行走,是所有公共部门、私营机构和非营利组织的共识,也是我们努力奋斗的目标。为此,我们提出了“更多的国民参与、更高的品质分享”“有得游、游得起、游得舒心”“要美丽风景,更要美好生活”“主客共享”等当代旅游发展理念。上述理念和目标理所当然包括残疾人和出行障碍者的旅游权利,当务之急是为那些有能力并愿意出行的残疾人旅游者提供便利的、有感的、日渐完善的无障碍设施与服务体系。
我们知道,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旅游事业发展迅速。2001年,原国家旅游局组织修订《旅游饭店星级划分和评定标准》(GB/T14308-2003)后,不止一次听到业界对残疾人设施要求的议论:“正常人还照顾不过来呢。再说了,就是按标准设计了残疾人坡道、客房、厕所和电梯触摸按键,一年到头又有几个人使用?”尽管我们坚持按国际惯例和相关精神将越来越严格的标准写进了标准,但是有关无障碍旅游中的权利和责任依然引发了思考和热议。
在党和国家的关心支持下,我国残疾人事业取得了持续快速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格外关心残疾人事业和老龄事业,强调重视无障碍环境建设,要让导盲犬进入公众场所。今年春节前,习总书记在北京看望基层干部群众,路过一个坡道时指出:这个坡道一定要安全,要让老百姓出行便利。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已出台数十项有关无障碍的政策法规。2012年国务院颁发了《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2016年无障碍环境建设被列入“十三五”规划,列入了民航、铁路、交通、住建、文化和旅游等经济发展和民生领域的相关文件。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要支持无障碍环境建设。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也为此做出了切实的努力,取得了大量可圈可点的成就。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我国残障人士保守估计有8,500万,其中有2,400多万的听障人士、1,700多万的视障人士,除此之外,还有2.5亿60岁以上的老年人,深度老龄化形势很严峻。到目前为止,无障碍设施和服务还没有实现对上述群体,特别是重点人群的全覆盖,广大残疾人朋友对无障碍环境的参与感、体验性和满意度还有待提升。
在旅游已被看作国民基本权利,并成为人类长存的生活方式的今天,希望以下观念会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会有越来越多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将共识付诸日常的实践。

一、残疾人有旅游的权利,国家和地方有无障碍通行的责任
根据纪寻及其团队对我国残疾旅行者所做的调查,目的地没有无障碍设施、没有无障碍产品和无法获得无障碍服务者分别占61%、41%和27%.这意味着在国民大众的旅游消费已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的今天,在小康社会旅游梦越来越成为现实的今天,残疾人朋友依然还会因为环境、设施和服务的障碍而无法自由地旅行,无法尽情地分享。今年五一假期,路上“堵堵堵”,景区“人从众”,以至于有游客上传视频“我不想玩了,我想回家”而成网红。可是约占全国人口7%,也就是每15个人中就有1个的残疾人朋友,别说外出旅游,就是小区周边转一转都倍感不便。让老百姓有得游、游得起、游得舒心,是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新时代的价值取向和全新目标。事实上,一个愿意并有能力为本地残疾人群体提供无障碍休闲环境、设施和服务的城市,一个愿意并有能力最大限度地向外来残疾人群体释放包容和善意的城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当代旅游的标志从来就不取决于对强者的力度,而是取决于对弱势群体的温度。

二、残疾人有旅游的权利,市场主体有无障碍服务的义务
全球旅游市场数据显示,更多的企业愿意履行无障碍旅游服务的义务。英国国家旅游局对线上旅行代理商的200多万家酒店搜索统计表明,那些在产品介绍中标明有无障碍设施的酒店,要比其他酒店多出26%的预订率。这是因为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确实有更多的残疾人与老年人外出旅游,也正因为提供无障碍设施服务,这些酒店得到了更多预订者的理解、信任和尊重。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包括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内的重大活动都为行动障碍者提供了免费的轮椅、专用通道和志愿者服务。尽管还没有全面覆盖到视力、听力和智力障碍者,尽管在讲解、如厕、购物等服务环节还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但是与过去相比,无障碍服务已经有了巨大的进步,总体上值得肯定。
值得关注的是,科技在无障碍环境建设中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上个月在京召开的科技无障碍发展大会上,阿里巴巴、腾讯、华为、谷歌等企业,清华大学等高校,互联网协会等行业组织带来了大量产品化的科技应用。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在无障碍旅游中有了更高效率的场景应用,比如有的App可以专门对城市、景区、酒店、餐饮等休闲娱乐场所的无障碍程度进行点评,比如WheelNav不仅提供静态的位置标志,还可以为轮椅使用者提供包括速度、高度、平稳性和通行辅助设施在内的点对点通达信息的导航服务。我们也看到,随着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强化和能力的提升,许多巨型企业不可避免地会进入公共服务领域,这就意味着政府、公益机构和企业在无障碍环境建设中扮演的角色将日趋重叠,协同创新成为当下亟须解决的现实课题。天下事天下人为之,但不能让抱薪者冻毙于冰雪,关心他人者理当享有他人的关心。对于关心支持无障碍旅游的企业,我们要给予荣誉,也要给予税收减免和研发专项等实实在在的支持。

三、残疾人有旅游的权利,社会各界有无障碍教育的努力
包括旅游在内的无障碍通行,是走向文明之路的公民承诺,更是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中国残联、文化和旅游部研究明年的旅游日或者助残日主题,可以沿着“无障碍:旅游的权利与共同的责任”这个方向思考。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大学、中学、小学等教育机构,居委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行业协会和非营利组织等,全社会的每一个机构和每一个人,都有必要接受教育并提醒彼此:为残疾人旅游休闲提供无障碍环境是中国梦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残疾人群体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在无障碍环境建设和无障碍旅游发展进程中,我们不能忘记自己还是发展中国家,对女性、老年人、贫困人口和残疾人群体的关注,从权利意识的提出、立法与教育,到企业社会责任和全社会参与,再到特定群体的切实有感,是需要时间、智慧和持之以恒的努力的。为此,政府和社会须下大力气研究那些有意愿并有能力出行的残疾人群体,切实弄清楚他们的现实需求,从日常生活和一公里社区休闲做起,而不是一开始就引入最高标准,建设那些看上去很美的设施,提供那些只能听不能用的服务。事实上,我们从来就不缺理想主义者,更不缺乡愿、清流和说风凉话者,稀缺的是那些在认清现实的困难后还能为共同理想而砥砺前行者。
十年前我访问西班牙巴塞罗那时,有一个行程是去参观尚未完工就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圣家族教堂。大巴车缓缓驶至入口,随着前后车门的打开,缓坡道自动连接地面,数十名行动障碍者由志愿者推着轮椅鱼贯而下,再由教堂工作人员上前引领游览并做一对一的讲解。尽管有的尚为中年,有的垂垂老矣,有的看上去有智力障碍,但是坐在轮椅上的他们无不衣着整洁、面容干净,努力聆听着志愿者的每句话。那一刻,我伫立在南欧洲阳光灿烂的天空下,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旅游的权利和生命的尊严。在专业交流的环节,欧洲的同行告诉我:无论身心是否有障碍,都有自由旅行的权利,并纳入社会福利的保障范畴。今天,虽然我们在残疾人的旅游平权方面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不小的差距,但令人欣慰的是,这个差距正在不断地缩小,特别是让残疾人平等、自由而有尊严地参与到旅游进程中来,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社会共识,并成为国家意志的有机组成部分。
旅游工作者、残疾人工作者、专业志愿者,以及所有关注社会平等、人民幸福和国家进步者,携起手来,为无障碍旅游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