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诺宝新征程 诺宝艺术馆 特奥纪念馆 生命阳光馆

[关闭]

【智库推荐】孟建民院士:让建筑回归本原 实现高质量发展 | 深圳特区40年

  • 文章来源: 无障碍智库
  • 发布时间:2020.09.01

大美无障爱:发现美 传递爱



孟建民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

深圳市专家人才联合会会长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40年来,一大批城市建设者来到深圳,以“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和“拓荒牛”精神投身特区建设,一座座精美的建筑拔地而起,绘就了特区建设的宏伟图谱。值此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之际,深圳建筑业将如何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擘画高质量发展蓝图?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深圳市专家人才联合会会长、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孟建民近日接受新华网专访表示,建筑设计要回归本原、服务于人,不要过分追求外表而不考虑建筑内在品质;同时,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发展装配式建筑,提升建筑业发展质量。




    精彩观点



V1


秉承“本原设计”理念 实现建筑服务于人

V1

谈及建筑创作,孟建民表示,从最初向发达国家学习先进技术和建筑思想的“仿学阶段”,到积累一定经验、开始反思的“探索阶段”,再到经过反思探索、逐步形成稳定成熟体系和文化自信的“原创阶段”,中国的建筑创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中国建筑创作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出现过浮躁、过分追求外在形式而忽略建筑内在品质的问题。”孟建民说。通过反思这种建筑创作现象,他总结提出了“本原设计”理念,通过“健康”“高效”“人文”三要素诠释建筑的当代属性。他提倡建筑设计要回归本原,不要过分追求外表,建筑要服务于人、为人所用,不能为了设计而设计。


孟建民认为,有些建筑看起来高大上,却忽视其中的空气、温湿度、光照等环境品质,健康是判断建筑优劣的基本要素,因此建筑设计要将“健康”要素摆在第一位;其次要考虑建筑的效率问题,这里强调“高效”,表现在功能布局合理、交通流线顺畅、建筑材料适宜等诸多方面,为使用者提供好的体验;最后一点是“人文”,这是立足于健康与高效的基础层面之上,对建筑来讲是更具体的要求,在设计过程中将人放在首位,考虑不同人群的需求,例如医疗建筑设计,不能只考虑为患者服务,还要综合考虑医护人员、患者家属、特殊群体等需求。



V2

多要素动态协同 实现建筑“一体化”发展


V2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对现代建筑设计提出了全新要求。“建筑设计分为策划、立项、计划等很多环节,过去这些环节都是割裂的,现在需要统合起来,为此我提倡建筑设计的‘全过程统合’。”孟建民说。


孟建民表示,建筑设计需要“全方位思考”,设计内容、形式与技术手段要周全,为人提供周全的服务。除此之外,还要落实“全专业协同”,避免多头管理、责任不清,消除“边界扯皮”问题,将建筑设计所涉及的专业衔接起来,提升工作效率与设计品质。


作为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的总设计师,孟建民表示,传统的城市设计管理,基本上是以城市设计成果作为管理的依据,本质上是通过节点的方式来推进的。而现在强调城市总设计师制,倡导的是全过程管理。总设计师制不仅仅是对照着一套范式去做,而是全过程动态跟进,当需求发生变化时可以随时调整、把控和协调。


面对当前科技飞速发展对生活模式和工作模式带来的巨大变化,孟建民认为,建筑设计要“站在未来,思考现在”,要有预见性、前瞻性,做到未雨绸缪。“建筑设计师要做下棋的高手,每步棋都要看到未来十步甚至更远的布局,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他说。





V3


加大技术研发投入 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

V3

疫情期间,火神山短期内完工的“中国速度”,让人们感受到装配式建筑技术的“硬核防疫”力量。“装配式建筑具有工期短、品质好、高效、绿色环保等优势,随着国家对建筑质量、节能环保的重视,装配式建筑成为建筑业和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趋势。”孟建民说。


深圳作为国家级和省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将装配式建筑提升到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战略高度,不断推进“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EPC(工程总承包)+BIM(建筑信息模型)”的四位一体模式,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深圳模式”。


当前,装配式建筑作为创新产业,呈现出从起步到规模化发展的态势。孟建民表示,发展装配式建筑需要政府引导与支持,要加大对装配式建筑技术研发的投入,对装配式建筑项目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在体制机制方面,要有试错和容错机制,允许更多探索。


“过去装配率较低,成本比传统建筑高,随着装配式建筑普及率达到一定程度,会出现比传统方式成本低的现象,这是一个过程。未来,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将为城市绿色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注入动力。”孟建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