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诺宝新征程 诺宝艺术馆 特奥纪念馆 生命阳光馆

[关闭]

【全国助残日】共话全国助残日三十年残疾人事业发展(一)

  • 文章来源: 无障碍智库
  • 发布时间:2020.05.18


大美无障爱:发现美 传递爱






编者按:

5月15日,在第三十次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由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和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共同举办的全国助残日3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座谈会上,与会代表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和成长经历,回顾了全国助残日设立30年来残疾人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残疾人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历次全国助残日期间的难忘经历和自身的感悟。

与会代表有哪些人?他们说了什么?一起跟小编来看看吧↓↓↓




(中国肢残人协会副主席)


汪凯燕(中国肢残人协会副主席)



中国肢残人协会是代表全国肢残人的法人社团,在脱贫攻坚战中作了大量工作。一是推出战略计划:社会企业、社会机构给不能走出家门的残疾人做手术,让他们能站起来,能行动起来,能够参加社会劳动。二是推出“希望之家工程”,开展生活重建的项目:让脊髓损伤者、中途受伤重度残疾人重新生活,走向社会。目前,全国“希望之家”已经有120多家,有9万多名脊髓损伤者在“希望之家”开展活动。生活重建项目已经为全国培育了300余名金种子,他们散布在全国各个“希望之家”,帮助中途残疾的残疾人进行康复,走向社会。“希望之家”将在今年和明年推出职业康复,让他们实现就业。今后,在中国残联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中国肢残人协会将继续把工作向深度和广度上开展,造福全国的肢残人,为残疾人事业发展做贡献。

中国肢残人协会

‍‍‍‍‍‍‍‍‍

(中国肢残人协会副主席)


何川(中国盲人协会副主



5月17日是第30次全国助残日,回顾这30年来,从盲人群体的角度看,无论是教育、就业、脱贫、文化、康复等方面,都能体现30年来残疾人事业的快速发展。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普通高考开始为盲人提供合理便利,有更多的盲生通过参加普通高考得以进入普通高校就读;盲人就业虽然还是以按摩为主,但是有很多盲人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全国医疗资格考试,真正的进入医疗体系;也有一些优秀的盲人开始进入IT领域成为工程师、程序员,也有很多优秀的盲人选择自主创业,取得成功的同时,也带领更多的残疾兄弟姐妹共同富裕。回顾30年来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盲人文化事业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的里程碑。第一个是2004年中国盲人出版社划转到中国残联主管,盲文出版事业走进了发展的快车道。盲文出版、有声读物、无障碍电影等文化产品出版质量、数量也翻倍增长,许多产品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多到精。第二个是2011年中国盲文图书馆新馆的建立,使得盲人有了一个精神文化的阵地。第三个是2017年由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原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残联五部委启动的盲文智能读书功能,1000台盲用电脑配发到全国100所盲校,特教学校,让盲人尽享阅读之美。





(中国肢残人协会副主席)


冯新(中国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家委会副主任)



30年来残疾事业的发展,对于精神残疾这个领域来说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过去30年全国助残日的主题中,两次提到关爱孤独症儿童,一次提到跟孤独症孩子相关的特殊教育问题。我国有820万精神残疾人,中国精协针对精神残疾的服务机构、康复人才建设、全国孤独症家长携手计划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是将服务对象分成分裂症群体和孤独症群体。分裂症群体主要集中于两件事,其中一个是UFE培训(精神残疾人的康复者及家属专家的培训),通过培训可以在同伴、病友、家属之间做部分工作。另外,由于精神残疾人在就业上存在非常大的困难,困难不在于工作能力,而是担心精神残疾人不稳定性。所以,30年来,实施的促进就业的政策能够让很多精神残疾人真正享受到福利,例如“精神政策进万家”活动,让精神残疾人康复者获得了比较好的支持。全国各省的精协和全国孤独症家长在各省都设有服务站,进一步将家属、家长的工作和康复者的工作做到最好。




(中国肢残人协会副主席)


赵琳娜(中国聋人协会秘书长)



随着国家设立全国助残日,社会各界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聋人这一群体,同时,全国助残日又紧跟时代发展,与时俱进,听力残疾人群体从被帮助者、被宣传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和积极倡导者。转眼间三十年过去了,回顾三十年间发生在听力残疾人身上的种种变化,令人深有感触。一是“残疾”逐渐被理性对待。无论是社会人士看待听力残疾人,还是听力残疾人看待自身,这个概念都有一些转变。二是“残疾”这件事情逐渐得到正面宣传。社会人士逐渐知道和了解听力残疾人,听力残疾人的真正需求得到了社会关注。三是助残日从残联单面宣传,到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再到协会积极主动参与。全国助残日已成为一个特殊日子,各大助听器和人工耳蜗厂家、经销商纷纷加入,进一步促进了助残日的宣传。四是各种信息无障碍渠道得到普及。最开始,助残日消息的获取来自报纸和电视,听力残疾人看电视新闻是有障碍,因为没有字幕,报纸是唯一的渠道,现在有了网络,无障碍网络成为听力残疾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五是科技发展在助残日的平台上为残疾人带去希望。人工耳蜗、耳聋基因筛查和以讯飞技术为代表的语音转文字,这些科技的发展为聋人朋友们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中国肢残人协会副主席)


张婷(中国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办公室副主任)



2012年以来,中国智协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智力残疾人群体在生活、康复、教育、就业、文体活动等方面的诉求和困难,在各种场合为他们代言发声。2014年,中国智协设计并推广了全国第一款智力残疾人家庭意外、疾病综合保险项目--“安心工程”,截止2019年底,“安心工程”已在全国27个省份,建成54个投保网点。现在,“智力+语言”、“智力+视力”、“智力+听力”、“智力+肢体”、“智力+孤独症”的家庭也可参保。文体方面,2013年,设置了区域性特奥联谊活动,至今共举办过13次区域性特奥联谊活动,每次都有10多个省市参加。2016年,中国智协设计了残健融合、形式统一的活动——“牵着蜗牛去散步”。就业方面,2013年开始中国智协和国际劳工组织推出了支持性就业项目,并写入了中国残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十三五”规划纲要。各地涌现了很多典型,如长春有“阿甘餐厅”“阿甘村”、深圳的“喜憨儿洗车行”、湖南的“憨儿乐、茶物语”等。




(中国肢残人协会副主席)


张雁华(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秘书长)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至今已经成立36年。设立助残日的这30年来,基金会把助残日作为宣传残疾人事业,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倡导扶残助残的意识,募集资金的一个重要的时点、契机和抓手。近10年来,每年助残日基金会都会推出固定的活动、项目,形成了品牌。例如从2009年开始,连续8年在西单文化广场组织了“集善工程大型图片展”。这个展览通过宣传残疾人事业的成就,宣传每年助残日的主题,宣传基金会开展的公益项目,同时还进行义卖,残疾人文艺演出。2016年开始,基金会在助残日当天,于奥森公园开展了爱心随行一路相伴,公益徒步行动。组织公众残疾人通过健步走将报名费捐给每年设计的不同的助残项目,同时展现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今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基金会把健步走的活动转到了线上和腾讯公益联合在一起。组织社会服务机构开展线上筹款,救助精神残疾儿童和智力残疾儿童的公益项目,动员公众为这个项目捐款。




(中国肢残人协会副主席)


赵济华(原中国残联理事、宣文部主任)



我是2003年退休的,离开残联工作岗位已经几十年了。这次很有幸参加助残日30周年的纪念活动,我把自己的感受跟在座的各位,特别是新闻界的朋友们做一个分享。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会见全国自强模范和助残先进代表讲话中特别提出了在当代中国,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我国残疾人中涌现出一大批像张海迪那样的自强模范,他们是改革开放大潮的弄潮儿,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激励了全社会的奋发自立精神,他们身体上面的精神就是自强不息的精神,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今年5月17日是第三十次全国助残日,主题是“助残脱贫 决胜小康”。我们要不以善小而不为,基层残联在主动做工作,这个工作在你看来是举手之劳,但是对残疾人来说却能改变他的一生。这些年来感谢新闻媒体对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的关心。




(中国肢残人协会副主席)


陈新民原中国残联研究室主任



30年来,我国残疾人事业取得了很大进步,但还有很多的残疾人生活非常困难。以全面小康为例,“两不愁,三保障”解决了,但这只是全面小康的一部分目标,一个最基本的底线目标。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指标,比如说农村边远地区的公共服务。研究室是搞理论,搞规划的,如果说《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权利公约》、2008年奥运会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里程碑,那么,30年全国助残日就是“路标”,把我们的事业串起来了。回头看我们事业取得这些成绩的根本原因还是党的领导。人道主义作为残疾人事业的一面旗帜,或者说作为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具体实践的一个价值导引,始终伴随着我们,指引着残疾人事业,千千万万人为这个事业去工作。同时,它不仅是一种思想体系,同时也是一种高尚的情怀。今天我们即将迎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是,残疾人事业的任务还非常艰巨,残疾人事业和经济发展的水平做到完全同步还需要极大的努力。所以全国助残日的主题回顾非常有意义。




(中国肢残人协会副主席)


王涛原中国残联宣文部主任



今天是全国助残日30周年,我在家里把每年的全国主题打出来,跟残疾人事业结合起来。坦率地说,从最初的参与到后面的组织、策划、实施,做这项工作20多年,直到我参加的最后一个全国助残日结束之后,那时候我快要退休了,我说请让我把最后一个全国助残日做完,因为不仅仅是因为是一个残疾人,而是与残疾人事业密切相关。在这里讲四句话:助残日是一个抓手。助残日是党组理事会每年工作的重点,它已经成为残疾人事业中一个重要的着力点。助残日是一个平台。这个平台无限大,不仅仅是把它写进了《残疾人保障法》第14条,而是它搭的舞台足够残疾人事业在上面努力舞蹈。助残日是一个品牌。每一个事业都应该有它闪光的地方,助残日品牌风采照人,每一年的助残日都成为各个地方,各个省,或者说国际舞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助残日是一种精神。作为残疾人来讲,作为残疾人事业来讲,我们可以拍着自己的胸脯有尊严地讲,我们有自己的精神,这个精神就是我们努力在实现的人道主义精神。




(中国肢残人协会副主席)


魏孟新(原中国残联国际部主任



非常荣幸参加这个座谈会,我在国际部工作,更多的是怎么样配合执行好残联的各项工作。今年是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正式实施30周年,它明确了把5月份第三个周日作为全国助残日。中国残联的国际活动,随着国家的发展,随着中国残疾人事业的进步,也有了越来越多的话语权。随着《残疾人权利公约》的颁布,包括后来的中美战略会谈、亚欧会议、APEC会议等等,残疾人事业越来越多的介入到实质性问题,这些与我国的残疾人事业发展进步是密切相关的。中国的残疾人事业搞得好,在国际上也就更硬气,工作越来越好做,这和残疾人、残疾人工作者这么多年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中国肢残人协会副主席)


欧阳晖江西省芦溪县自强脱贫代表



作为千千万万残疾人中的一分子,能有幸来到这里,向各位分享我的脱贫故事,内心无比激动,倍感荣耀。2008年,我在外面打工受伤致残。2014年,我全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了低保、助残补贴、教育扶贫和产业扶贫等多项扶贫政策,并入股了村里的合作社。县、乡残联还专门对我家进行了无障碍设施改造。2017年7月,在第一书记的引导和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物联网扫码民宿正式在我家试点。2018年,在我的示范带头下,同村还有3户残疾贫困户也利用自用住宅的空闲房间,经营物联网民宿,增加了家庭收入。作为千千万万残疾人中的一份子,我感受到了党的温暖,沐浴着政策的阳光。我们要心存感恩,发奋图强,自力更生,只有这样,日子才会更有盼头,生活才会更有奔头。人生就像播种,你撒下什么就收获什么。我想对其他贫困群众说,亲爱的朋友们,脱贫不能等靠要,办法总比困难多。国家是我们坚强的后盾,只要我们肯实干、肯吃苦,祖国的明天会更好,我们的明天会更好!




(中国肢残人协会副主席)


郝能吉山西省夏县自强脱贫代表



我们家在2015年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并在2017年脱贫。是一个典型的“一户多残”家庭,4口人有3个残疾,不幸中的不幸,我这个人,不习惯等、靠、要,虽然常觉得生活艰难,但很多时候比健全人都更要强。从摆摊卖水煎包到栽植葡萄,从成立果美葡萄生产协会到现在的昌鑫葡萄种植合作社社长,从自家致富到帮助大伙奔小康,我一步一个脚印坚定地走到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新年贺词里提到: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冲锋号已经吹响。他说“我们要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他说“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这些话让我想到了自己每天在做的事,怎么让葡萄变得更甜,怎么让葡萄长得更好,正是我一直在补的短板。我只是一个平凡的人,做得也是平凡的小事,我愿意带领、影响更多人一起做好这些小事,哪怕只是种一株好吃的葡萄。



(中国肢残人协会副主席)


范为华(河北省张家口市助残扶贫代表)



我是桥西区阳光家园庇护工场的创办者,这是一家以为残疾人、特别是为精神智力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职业康复、辅助性就业和支持性就业的服务机构,是河北省第一家残疾人庇护工场。16年前我是一名电台记者,因为连续报道女性就业难的话题,萌生了为女性创造岗位的念头,于是我辞职下海创办了家政公司;9年前,为了照顾生活不便的残疾人和老年人,我又开办了河北省第一家社区居家托养服务中心;4年前,因为一份牵挂,我创办了残疾人庇护工场。如今,我已经从事助残事业九年了,做实体公益践行者的定位也越来越清晰。曾经有人问我,干这事,费力不赚钱,你图个啥?我对他们说:“办企业不能光看是否赚钱,你能创造多少岗位,你能让多少人幸福,你就会有多幸福,以商养善是我们的企业宗旨,庇护工场是我们服务社会的最大阵地。能够参与助残脱贫的伟大工程,履行社会责任,贡献我的微薄之力,是我莫大的荣幸与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