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诺宝新征程 诺宝艺术馆 特奥纪念馆 生命阳光馆

[关闭]

【专家视角】陈跃中:城市公共空间——从街景重构出发(文末附课程回放链接)

  • 文章来源: 无障碍智库
  • 发布时间:2020.03.17


大美无障爱:发现美 传递爱






“当想到一个城市时,首先出现在脑海里的是街道。街道有生气城市也就有生气,街道沉闷城市也就沉闷。”

——简•雅各布斯(JaneJacobs)


此次疫情虽然将我们困在家中,但也让我们重新思考新的生活方式,同时我们的行业也需要新的发展方向。


带着这样的想法,园景人有幸邀请到易兰规划设计院创始人、首席设计师,联合国人居环境奖获得者,SRC城市街景设计研究中心发起人,陈跃中先生,为我们带来《城市公共空间——从街景重构出发》的精彩分享!


此次直播讲座同时是2020年SRC风景园林4+1校企联合毕业设计的开题讲座。


点击图片直击分享现场

讲者聚焦城市公共空间,从街景重构出发,探讨城市街道空间存在的问题,并深刻阐述了街景重构五大原则,旨在为我们揭示城市街景是风景园林行业未来的新任务与新方向


01

城市街景与城市空间
城市街景对城市的文化、生态环境和形象展示十分重要,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初的城镇是自然形成的,由于水源、大树、建筑等汇聚成街道,城市的道路如同蜘蛛网一样错综复杂。这些由人们的生活轨迹形成的城市,由这些街道紧密相连。

老城肌理

随着工业和后工业时代发展,高架将城市切割的支离破碎,城市肌理也就发生了变化,尺度不再宜人

街道,也由于似乎只能扮演单一的交通功能,让其景观功能逐渐被人们忽略。



 传统城市街道空间存在的问题 
1. 以“车行优先”理念主导的城市街景设计,设计对行人的步行需求考虑不足;
2. 重视景观视觉效果,忽视行人对街道景观设计的互动需求;
3. 街道景观与周围环境融洽度不佳;
4. 从设计者的思路出发,忽视了使用者的体验与感受;
5. 缺少对新功能的适应,对外卖、快递从业人员的使用和休憩需要考虑不足,未考虑共享单车的停放需求;
6. 缺少对街景设计规范化、纲领化的理论提炼。

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全球性的“去汽车化“变革运动。人们对街景的需求逐渐向慢行交通和步行交通回归,以步行适宜性(walkability)这个衡量区域适合步行程度的指标为例,人们愿意为步行适应性高的邻里单元支付更高额的房屋费用。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几个较为成功的街景重构案例。

- 印第安纳波利斯的乔治亚大街
现今的城市核心地区,越来越鼓励步行、自行车,将道路变成人性化的步行街。

印第安纳波利斯的乔治亚大街

该项目将原来的双向六车道,减少到双向两车道,增加街道中心公共空间,让整个街道成为慢行空间,提供集会活动的空间。

它追求的不是视觉上的美观,而是人情味,街景强调的是步行。

a2d80c625f6a83e64a8b8065f31f11dc.jpg

新旧街道的重构

旧街改造后让乔治亚大街从缺乏安全感,步行环境恶劣的街道,变成了生态环保无道牙式的人性化人车混行的街景。

- 美国高线公园
美国纽约的高线公园,也是经过重构的老街区。

纽约的路网非常密集,此时运货的铁路弃置,可以用其打造一个绿地,在高架上既不影响地面交通,同时也没有红绿灯,它的精髓就是自由。

美国高线公园

高线公园成为了地标,它在有限的空间中高效的重构了整个区域。

其核心是“保护”与“再利用”,重构的街区成为了纽约市增长最快、最有活力的社区。

美国高线公园

高线公园的设计具有跨时代的意义,James Corner是一个先行者,他让我们明白,街道可以成为一个有效的连接载体。

- 望京SOHO
下沉街道广场、喷泉、流水,整个项目没有红线束缚,同时利用不通的铺装材料、颜色、大小等来强调边界。

望京SOHO

它将城市街道与公共空间相结合,为大家提供一个交流交往空间。

项目与外在城市街区链接,草地、台阶、座椅与独特的弧线造型结合,竖向设计与平面造型相结合,构成了一个整体,让街道自然的融入到广场中。

e4e1ee3bbc4cd9db5bdc245582187fa5.jpg
望京SOHO

望京SOHO是个开放的空间,它有着一种场所感。

- 亿利生态广场
项目利用理性模数化的单元绿块,以不同的排列组成形式打造绿色空间。

79a225216777fd7d8de7804fc6d2b538.jpg


亿利生态广场


城市街景、城市公共空间与居住区不同,必须考虑到周边的建筑、环境、交通、人群等众多问题。


亿利生态广场

广场内的道路线条,随着周边环境街道及建筑入口来设计,斜线打破了刻板的环境,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

- 北京首钢冬训中心
北京首钢冬训中心这个项目虽然不是完全的街道景观,但是它具有了一定的文化积淀。

北京首钢冬训中心

项目内部的街道设计虽然与一般的景观设计有相似的地方,但也需要处理一些历史遗留产物,将记忆及文化的符号融入其中

北京首钢冬训中心

在保留过去记忆的同时,也需要满足现代人对功能的需求,星巴克在此地也融入了新的活力,夜晚火红的灯光如同高炉火焰,烘托出首钢特定的场所精神。

02

街景重构六阶段

街景是用来描述街道自然环境和建筑物的术语,指街道的设计质量及其视觉效果。


街景能够从物质层面提供便利的出行服务,满足居民出行需求,同时也可以从精神层面为周边邻里单元搭建信息沟通交流的渠道,传承文化记忆。


街景重构分为以下6个阶段:

1. 前期研究:包括现状调研、需求分析、文化内涵、生态影响等方面。

2. 问题分析:通过前期研究,分析现有街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设计成果为设计目标导向。

3. 街景重构原则:包括慢行联通、突破红线、多元包容、功能有序、文化表述5个方面。

4. 街景重构要素:包括建筑界面、道路设施、道路绿化、广告标识、夜景照明等。

5. 设计理念:包括以人为本、生态和谐、文化传承等。

6. 设计成果:保障安全、健康活力、绿色生态。


街景重构六阶段


在街景重构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传统街景设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合理利用街道空间,满足当今社会需要,有助于改善城市基础服务设施,激发城市活力,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加强城市对居民的人文关怀,创造更加生态和谐的城市街景,从而重新塑造有特色的城市精神标志。


03

街景重构五大原则

- 怎样将活力与品质注入城市街道空间?
我们的城市空间品质需要大幅度的提升,景观师、规划师、建筑师以及市政管理部门需要共同努力,关注人的需求,塑造兼具活力与品质的城市公共空间,使我们的城市宜居宜行,使每一个街角廊道都方便舒适,都具有文化特色。

 1. 慢行连通 
连通包括交通体系的连通与慢行体系的连通,我们景观设计最关心的便是慢行体系的连通。

慢行体系融入城市的休闲功能、生态功能、城市的体验观景系统等等,统一为慢行连通。


1. 进行街区慢行道的连接,这涉及市民出行的安全和便利性
近几年在国家政策的影响下,我国各地兴建绿道系统,但很多绿道系统处于郊外,它并没有解决我们城市最需要的慢行体系联通问题。

国外很多城市通过采用针灸式、见缝插针的方式梳理慢行系统解决老城区的问题。老城区因条件所限,设计要因地制宜,灵活连通慢行线路,不必追求标准断面和标准尺度。重点是要满足出行者便捷和安全的需求。

以色列埃米尔林荫道(图片来自网络)



2. 连接公园绿地系统,提升城市公园的使用效率
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建成了大量公园和公共空间,但却被围墙、城市道路分割,相互独立、分散,缺少联系。因此,将一些封闭的城市公园对外开放,使其变成城市公共空间,并用慢行道进行连接。

街区需要我们注重慢行系统的开敞性、安全性设计。它不同形式和层次的公共空间连接,为市民出行提供方便。


提倡开放式社区设计,有利于街道的重构建设,鼓励开放、多元、包容与共享的城市生活。

这样的街道虽然可能貌不惊人,但却可以解决成千上万人的出行问题。

3. 对城市中被废弃或闲置的区域进行改造与连接,改善区域的生态环境,提高空间利用率

add0ad7bbfcddd7fa01205f8272bf971.jpg
美国高线公园

引入丰富的娱乐设施,塑造社交活动空间,重新规划安全舒适的慢行道及植物景观,让这些空间重新焕发活力,并与城市中心绿道系统相连接。

如同美国的高线公园,它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它独特的设计,更在于其慢行连通的想法,将一个曾经废弃的高架变成如今活动丰富的步行系统。

 2. 突破红线 
打破围墙,统筹红线内外的空间,以公共出行为导向整体规划与协调周边地块,打造小尺度的街区友好与亲切。


1. 红线内外空间的统称设计
创造沿路的小空间促进人们的沟通与交流。联系统一的界面引导性的铺装,突破红线放大的空间可以让人停留。

增强地块的渗透性,以人的休闲及交往为优先准则,提供多种户外生活场所。

红线界面做法研究

2. 软性分割系统
种植、挡土墙、座椅、地形高差等软性分割的做法,取代原来围墙分割红线内外空间,形成心理上的分割,达到开放是小区的目的。

人们更愿意在空间界面的丰富的边界和角落停留和休息


3.微口袋微口岸设计
注重打造街道空间的边界,设置休闲家具方便人们停留,创造开放并富有生气的带状空间,通过打造连续统一的界面,塑造鲜明的城市特征。

同时强调沿街功能的复合,允许设置沿街商业活动空间,鼓励开展街道公共艺术活动,形成活跃的空间界面。

- 京东总部公共开放空间
京东总部

北京的京东总部项目,将总部附属绿地与周边市政街道进行统筹设计,是将红线内外进行整体打造的一个成功案例。利用水景、铺装、高差阶梯等设计给予人们心理暗示,将空间软性分割,同时提高空间利用率。

京东总部

项目将京东总部附属绿地与周边市政绿化进行统一设计,完成场地与周围空间环境的渗透互融。

- 北京融科资讯中心
同样北京的融科资讯中心项目也做到了打破红线,将一个相对封闭的商业空间变成了开敞的城市公共空间。

北京融科资讯中心

项目虽然是公共空间但是,高差已让人们明白这是两个空间,成功的让人们区分出城市功能分区。

虽然在铺装上红线内外有所区分,但空间设计上达到了统一。

9e679525fd1b63054f9e3092df33c64b.jpg
北京融科资讯中心

-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街区
项目以现代简洁设计,主入口处人流量大,设置转角广场配合大乔和矮墙坐凳,形成丰富的街景空间。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街区

通过铺装照明等手段,暗示人们如何通向建筑内部,项目无过度装饰,但为我们营造出了品质街区。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街区

注意公共空间所用材料的耐久性与安全性,保证景观使用更加持久安全。

 3. 多元包容 
不同街道由于承载不同功能,应该呈现不同面貌、配套不同的设施。
a7d175758cebdf537756f134cf23c544.jpg
以人为本的多元价值观让人的生活重新回到街道,要求街道设计多元化,同时鼓励多样化的街边生活。


街道设计可以具有丰富的空间形态、设计语言和景观元素,维护城市形象不应靠取缔和压缩街边生活,只有这样不同的人群才能找到适应其身位置。

德国新英里大道

德国伯布林根的新英里大道项目就很好地体现了多元包容的设计原则。大道串联了老街区的城市空间和建筑,为更好的与周边街区现状进行衔接和对话,采用了去秩序化、去中心化的空间布局,带给人们自由、舒适的体验。

而在上空重复出现的悬吊灯圈装置,又赋予变化丰富的步行街以整体感和归属感,它为看似无序的空间提供了一种秩序。

- 北京中粮祥云小镇商业街
项目建筑灯光富有商业性,通过历史、艺术、文化及多种街道空间活动多层次叠加,使空间变得更有特色,有趣而富于人情味。

反映区块特点,融入邻里文化、丰富业态,增加参与度,提升互动体验。

04fbda3aaf03151b7ebd9dd65d3a2cf9.jpg
北京中粮祥云小镇商业街

包容体现了现代城市管理的价值取向,不同街道承载不同功能,不同的使用人群需要不同的街道设施。

 4. 功能有序 
1. 注重场地功能,满足社区变化新需求
我们的设计需要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概念出发。


2. 关注新功能需求
如今我们的街道场地功能被长期忽视,造成街边带秩序混乱,占道现象严重,影响公共空间品质,甚至干扰到基本通行,重构街景须从梳理人车流及其它功能开始。

根据使用功能,一般的慢行道可划分为4个区域:临界区、行人通行区、种植设施区和缓冲区。

慢行道功能区划分及各功能区的推荐尺度和空间研究


临界区:靠近建筑一侧的区域,通常作为建筑的延续。包括建筑临街一侧的出入口、坡道和结构等,也包括植物种植、雨棚、指示牌和户外茶座等附属设施。

    

行人通行区:用来解决行人的快速通行问题,应保证畅通,没有任何障碍物,且与车行道平行。这个区域是人们进入建筑或乘坐公共交通的主要通道,因此需要满足无障碍设计规范,为行人提供一个足够宽度的安全行走空间。


种植设施区:道牙和行人通行区之间的区域。这块区域可以用于植物种植也可用来摆放街道家具和设施,例如路灯、系统化标识、公交车站和共享单车停车处等。当这个区域较宽时,生态种植池和休息空间也可以设置在这里。


缓冲区:临近人行道的区域,由多种类型的不同元素组成。它可以包括路边停车位、自行车道、共享单车停车处、人行道延伸带、雨洪管理及临时路边活动空间。


梳理人车流动线、停车场,并关注新时代产生的新的功能需求,运用空间、艺术、硬质软质等景观手段重新组织场地空间,使之各得其所。

- 北京化工大学东校区
北京化工大学东校区

项目改造后满足了学生与行人的需求,我们要用多元与功能来主导我们的街景重构。

- 乐成四合院幼儿园
乐成四合院幼儿园

乐成四合院幼儿园它传递出一种功能性的体现,四合院有四合院的功能,在此基础上,在有限的空间中利用设计给孩子们创造自由嬉戏的地方。

 5. 文化表达 
延续场地记忆,对接市民生活,打造特色街区。

1. 历史记忆融入街景
街道见证城市的历史,是城市与街区特色的重要载体。设计要让街道记忆得以发掘和延续,让保存与发展共存

- 1949盈科会所
1949盈科会所

项目保留了很多废弃厂房中的元素,利用这些元素所承载的历史,使场所精神融入街道。

1949盈科会所

2. 在地文化融入街景
市民的文化生活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变化,在地是一种文化的表现,研究使用者的生活习惯,使之更好的服务社区。

- 常德老西门葫芦口
常德老西门葫芦口

每条街道所在的街区都有其人群的文化特色,结合下沉空间的完美利用,将项目特色充分发掘出来。

常德老西门葫芦口:窨子屋四水归堂的情景再现,层层叠叠的石台阶深受市民喜爱,在观看水上戏曲表演时,成为天然的观众席。

04

结 语

如今我们景观行业正面临着转变,这是大家的共识。那我们的行业究竟有没有出路,出路在哪?

街道景观也许可以给你一个新的起点,一个新的领域。街景重构理念是在国家政策的保障下,打破了传统街道空间设计方式,提出的合理、科学的规划设计原则。它的实施需要政府、开发商、社区和设计师的共同努力与协作,组织多样化的团队进行街道空间统筹规划。

只有各方坚持“以人为本”,以将百姓的生活带回街道作为奋斗目标,贯彻街景重构原则,精细地打造、有效地管理,不断创新和完善监管机制,形成良好的制度保障和舆论监督体系,才能不断推动城市街道的转型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