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康复活动中心 诺宝艺术馆 特奥纪念馆 生命阳光馆

[关闭]

【抗疫思考】 抗击疫情战疫中,对无障碍环境建设需求的思考……

  • 文章来源: 无障碍智库
  • 发布时间:2020.02.27


大美无障爱:发现美 传递爱

常言道:“有备无患”“防患未然”。无障碍环境建设应该成为每个建筑、每条道路、每个公共场所的必备和标配。平时,在有些人眼里“可有可无”或被忽视的无障碍设施,特殊时期,往往会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在抗击疫情的行动中,有很多需要集中收治的病人,有很多需要提供转运服务的患者,其中有很多是危重老人,所以在转运和集中收治的过程中,无障碍环境设施的有无,对防治工作的强度、难度及顺利实施都起到重要作用。

必要的无障碍电梯
以在老旧楼房转运危重病人为例,即使是三四层的小高层,也需要一副担架来抬,在平地上两名担架员可以完成的任务,在小高层楼房下楼时也得需要至少4个人来抬;如果用人来背,也至少需要一人背一人保护,这种工作强度可想而知,不是年轻力壮也难以胜任。这种转运工作与病患近距离接触,危险性增高,参与的人越多越为不利,况且在疫情暴发时难有那么多可用之人。所以为小高层楼房加装无障碍电梯,平时方便老年人上下楼,到外面活动晒太阳,出现意外情况也可以方便转运。
以加装电梯的高层转运危重病人为例,有无电梯情况就有所不同,但电梯的大小转运的难度也不同。如果是只有1100mm长宽的小电梯,转运较轻病人,可以用轮椅一人坐一名护理站其后,可以顺利下楼;如果病人较重无法坐着,只能用人背,需要一个背着一个保护着,也能完成;但如果病人既不能坐也不能背,只能用担架或担架袋来抬时,这种小电梯就很困难了,很难装下两个抬着的人和一个躺着的病患。如果高层建筑的电梯换成至少1400mm长宽的,转运危重病人就会轻松许多。


因此,无论是新小区还是老旧楼房改造,加装无障碍电梯都是十分必要的。而在电梯大小的选择上,真的,不宜以有没有为标准,不能以正常情况下为标准,而要考虑到突发和意外,在特殊情况下如何与人方便,如何成为生命的通道。
 


 
必要的无障碍通道
在现在的医院建设中,基本都能考虑到无障碍通道的建设,门前是缓坡,出入口的无坎无沿,通道的宽度、通道门的宽度、通道标识等等。特别是急救中心一般做得都很到位,急救车一到担架车可以迅速转运病人,直接推进抢救室,这个过程我们经常可见。但在战时,医院资源不够时,往往要临时征用一些大型场地,如征用大学体育馆等来做“方舱医院”,此时有没有无障碍通道就很难说了。
著名作家史铁生生前有个遗憾,他是个体育迷,但从来没有去过体育馆看一场比赛,只在守在电视机前看,他说,因为那些高高的台阶,我上不去。史铁生说的情况并非个例,在一些大学的体育馆,尤其是建得比较早的,往往门前都是高高的台阶,如果将这样的场地作为战地医院,收治病人时都要经历一次考验,此时如果想再建一条无障碍通道,恐怕也为时晚矣。

因此,“无障碍通道”可以叫“生命线”“生命通道”,平时体现对人平等尊严的尊重;战时也要让通道发挥独特的作用。与无障碍通道密切相联的,还有所有的房门,要有足够的宽度,不要人为设置门坎和障碍,让无障碍通道真正畅通无阻,这样无论场地功能千变万化,它都能为人类所用,为人类造福。

必要的无障碍卫生间
在很多人意识里,卫生间是“见不得人”的。设计得又小又拥挤,想必有一个地儿就行了,无伤大雅。尤其是大型公共场所卫生间的厕位往往有高高的台阶,有一个窄窄的门400-600mm,人站在里面鼻子几乎要贴在门上了;再加上厕位门往往向里面开,人站进去关门都很困难的事。这样的设计只考虑公共场馆的人流量了,而没有考虑与人方便,更没有考虑到紧急时的特殊用途。


以“方舱”医院集中收治病患以老年人居多为例,平时与战时对卫生间的需求就有所不用了。很多老年人现在已不适应那种“蹲”的生活,如果在平时都按要求建设较标准的无障碍厕位和无障碍卫生间,设计时就考虑到避免厕位的高差,加大厕位的空间,让蹲便与坐便合理分配,加大门的可进度,那么即便到了紧急征用的时候,也能从容应对。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必要的家庭无障碍
现在人们都非常重视家庭的装修,但往往对家庭的无障碍建设重视不够。例如,所有房间门的宽度、所有台阶和门坎的高度,达不到无障碍的要求,就可能成为特殊情况下限制自身活动的障碍。中国残联正在推进的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是对残障群体的特殊关爱,是帮助残障群体改善居家生活状况、提升生活质量、保障基本生活需求,让残障人士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重要举措。以此为借鉴,其实每家每户都应转变观念,考虑长远,防患未然,在家庭装修时不能光图优雅、现代、好看、曲径通幽……而应该多为“隔代人”考虑,多为“突发”情况考虑,设计时考虑到坡化、圆角、无台阶、无坎、门宽、通畅等诸多无障碍要素。不要因为装修好看,而限制了家里行动不便的老人,甚至去不了凉台看不到风景等。

本文小结 :
其实,无障碍环境建设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密切关系。平时我们需要,战时我们更加需要。从这次疫情防控中,我们每个人都要有个清醒的认识,都要去认真地思考。坚决不要以为,呼吁无障碍仅是残障人士对自身权益维护的事;而应该想到,呼吁无障碍是对所有生命尊严的维护和保障,是每个人的大事,每个家庭的大事,全社会的大事。


目前,已投入使用的武汉“火神山”“雷神山”两个医院,是在紧急情况下建设的,而且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建成的,但在设计建设中还考虑到了无障碍卫生间,这真是非常了不起的事!北京小汤山医院在抗击疫情中也在扩建,也考虑到了无障碍设计,这样的消息也令无障碍推进者们感到欣慰。这些在应急情况下仍要做到无障碍的做法,彰显了无障碍的意识理念和实施应用在深入人心,说明无障碍环境处处皆有需要、人人皆有需求。只有把无障碍的常态和储备做到位,到了战时,才能“召之即用,用之能用、用之好用”。既节省时间、节省人力,有效提升战斗力。因此,在抗击疫情中,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只有把无障碍环境建设做成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的标配,才是能最大化彰显其人文价值和实用价值。让我们一起加油!
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