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诺宝新征程 诺宝艺术馆 特奥纪念馆 生命阳光馆

[关闭]

在阳光的照耀下

  • 文章来源: 中国残联宣文部
  • 发布时间:2010.06.23

绚丽的“七彩叶”和“阳光鸟”是上海世博园生命阳光馆最为醒目的标识。作为世博会159年来首次设立的残疾人馆,5月1日,生命阳光馆的开馆为世博园增添了一抹耀眼的春色。“平等、参与、融合、共享”的理念在这里被诠释得淋漓尽致。

转眼间,开馆一月有余,游客纷至沓来,在1200平方米的空间内聆听爱的声音,感受生命的力量。

当参观人数超过了十万、二十万,甚至五十万,达到预期观展人数的三倍时,我们真切看到了人们对生命的热爱,对残疾人群体的关注,当然,更多的,是对爱的理解和感悟。

一天:不一样的生命一样的阳光

2010年4月29日,生命阳光馆一切早已准备就绪,演示设备、空中鲜花、照明灯,还有工作人员,包括才艺展示的残疾人艺术家们,为了184天的精彩,每一处细节都经过了反复的演练。

不过,此时此刻,对生命阳光馆来说,它还将迎来一位重要的客人——

中午时分,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一行来到了生命阳光馆。奥运火炬手、世博会爱心大使金晶为总书记进行了讲解。

在钢琴台前,动人的音乐从盲人钢琴家孙岩的指尖下流淌而出,作为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的一名盲人研究生,音乐仿佛在告诉我们,他是一个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男孩。胡锦涛总书记关心地询问了孙岩的学习生活情况,握着他的手说:“这次你在世博会大舞台演奏,一定要更好地体现自强不息的精神,体现生命阳光的精神。”

在阳光天地展区,总书记见到了智障青年栾奕。2007年上海特奥会期间,总书记曾与栾奕一起上手工课,三年前的一面,总书记至今记忆犹新。“这两年身体康复得怎么样?现在做什么工作?”,听着关切的问话,栾奕似乎又看到了那个曾经陪着自己做手工的“老朋友”。他兴奋地说,他现在有了工作,可以自己养活自己,还能够为家中减少一些负担了。总书记听后笑了,他高兴地勉励栾奕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残疾人才艺展示区、在智能居室,胡总书记一行对每一件展品都驻足端详,格外细心。当总书记听说馆内的生命墙雕塑是出自聋人雕塑家曹瑞强之手时,翘起大拇指夸赞:“真了不起!”

当参观结束时,总书记深情地嘱托:全社会都要关心、帮助、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要让关爱的阳光照亮每一位残疾人的心灵。

是的,要让关爱的阳光照亮每一位残疾人的心灵,不一样的生命,一样的阳光,这是党和国家对残疾人事业寄予的期盼。勉励残疾人自强自立,号召全社会进一步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这是对全国8300万残疾人和广大残疾人工作者极大的鼓舞和鞭策。中国残联党组当晚在上海召开座谈会,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参观生命阳光馆的讲话精神,表示一定要把总书记对残疾人事业的关怀和指示精神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工作。

生命阳光馆试运营期间及开馆后的一个多月里,中央老领导罗干同志,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盛及河北省委书记张云川,辽宁省委书记王珉,吉林省委书记孙政才,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北京市人大主任杜德印,上海市人大主任刘云耕,吉林省长王儒林,黑龙江省长栗战书,上海市长韩正,浙江省长吕祖善,山西省政协主席薛延忠,上海市政协主席冯国勤,浙江省政协主席周国富和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及江苏省的30多位省级领导也先后来到生命阳光馆参观访问,北京市人大主任杜德印还在展馆留言簿上写下了“只要自强不息,生命充满阳光”的留言,有很多省、市负责人纷纷表示,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促进残疾人事业快速发展,要让残疾人共享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在生命阳光馆,人们看到了新的希望——这是阳光普照下关爱结出的硕果。

一周:不同的168个小时 同样的精彩纷呈

这一周,生命阳光馆馆周。

5月10日,生命阳光馆活动周拉开序幕。

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全国政协副主席邓朴方等出席启动仪式。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在讲话中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参观生命阳光馆,相信大家会“留住脚步、带走感动”。

这一周,正逢天津才艺展示,馆内来自天津的残疾人能工巧匠带来了他们的作品。在才艺展示区,回良玉一行饶有兴趣地观看残疾人表演,并同他们亲切交谈,询问了他们的生活状况,鼓励他们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全国政协副主席邓朴方在观看了双臂畸形、缺失双手的高宝英用脚灵活地穿针、引线,表演刺绣后,称赞高宝英是用自信刺就了成功。在国画、脸谱摊前,一些残疾人中,有的也失去了双手,但却技高一筹,写就一“手”好书法,惹来观众排队求字。

导盲犬和介助犬。这些来自日本的辅助犬,在活动周期间登台亮相。导盲犬安松尼已经和它的主人盲人樱井小姐在一起生活了七年,忠实的安松尼不工作时就乖乖地趴在地上,温顺地低下头。不过,当主人走向舞台边缘时,它会主动走在前面,在边缘处横过身子,挡住主人,走到墙角时,也会以身体保护主人。坐在轮椅上的西泽先生与他的介助犬共度了三年的时光。西泽告诉记者,这只聪明能干的介助犬会帮住他叼起掉在地上的很多物品,比如钢笔、硬币,还会咬住轮椅上的绳子,帮助西泽先生上坡,甚至会开冰箱,“拿”饮料,作为人类的帮手,也许真该为这些可爱的动物们搬一个“人道主义”奖。

“生命,总是有梦;生命,总有向往;让我们每时每刻,都享受每一寸阳光……”,5月16日,馆活动周第六天,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我的梦》在上海演出,双耳失聪的姜馨田用手语诉说了这段开场白,一下一下,叩动观众的心扉。《千手观音》让人们更加领悟了“手”的含义:只要心中有爱,便会伸出友爱之手,倘若人人心中有爱,生活中就会有无数双温暖的手。

中国残联、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在上海共同举办生命·阳光慈善活动,动员社会力量筹集善款,用于白内障病人的复明手术。

著名陶艺大师邢良坤和著名书法家们都积极参加爱心捐赠;全国肢残人无障碍论坛成功举办;IPTV无障碍电影正式开播…….

七天里,每一天都在举办各种展示活动,七天里,每一刻温馨的故事迭出而不重复。

一个月:人道的力量与播撒的希望

一个月,游客总人数已超过32万。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阳光馆带来的热情不减反增。

天籁光韵,平衡体验区、天阶公寓、空中花园……每一处都能引来游客惊叹的目光。

一大早,50名特殊的小客人出现在生命阳光馆门前,他们是因汶川地震致残的儿童。读三年级的青川女孩邱洪玲说,这是她第一次走出四川,没想到就看遍了“全世界”,生命阳光馆里的爬楼轮椅、智能居室里的升降浴缸……高科技产品让失去了一条腿的她看到了更多的希望。

在青海玉树地震中双腿不幸残疾的藏族女教师尼玛措毛也来到生命阳光馆,拿着残疾人书法家赠予她的“情系玉树 大爱无疆”的书法作品,尼玛措毛激动地说:“我回到家乡后,一定要告诉那里的残疾人们,前面有阳光。”

苏州市盲聋学校的盲童们在馆里显得格外兴奋,他们围在语音电脑前,一边摸一边高声朗读,对于这些孩子们来说,第一次“看”到如此先进的盲人语音计算机,很是开心:“我还要让我的爸爸妈妈带我再来一次。”

北京市大兴区的下肢残疾人孙晓霞,平时就不断收集生命阳光馆的新闻报道,今天终于来到了这里,丈夫推着轮椅、女儿挂着相机,孙晓霞在馆内看了足足两个多小时:“今天真是开了眼界,真正体会到了社会的关爱,打心里觉得生活有了奔头!”

“生活有奔头”、“生活有希望”,因为“前面有阳光”!对于这些残疾人来说,生命阳光馆似乎是他们又一个温暖的家,而对于健全人,也许不仅仅是温暖,更多的还有震撼和感悟。

走进生命阳光馆,面带微笑、热情服务的残疾人志愿者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充分展现残疾人平等参与的社会价值,生命阳光馆从残疾人中选拔了12位具有中英文语言能力的肢残人担任讲解员,还聘请了15位盲人担任黑暗体验项目的引导和讲解员,同时还有22位听障残疾的志愿者。“我没想到他们这么能干,不仅不需要我们帮助,还帮助我们,他们的乐观精神太感人”,一位来自上海的参观者告诉记者。聋人志愿者们把手语舞成了飘动的精灵,伴着灿烂的笑容,让参观者们肃然起敬。

在“天视奇观”区,参观者们参加“黑暗体验”。眼前伸手不见五指,耳边是不断变换的场景声音,“我觉得我走了很久,还不到头,我不知道我走到了哪里,我很想马上看清楚”、“我觉得有些恐慌,从那一刻起我就开始佩服盲人”,走出来,才发觉不过是置身在一段不是很长也没有很多拐弯处的走廊中,“第一次体会当盲人的感觉,盲人太不容易了,以后要多关注他们。”

浙江慈溪的400名老人进了馆就拥到智能居室前,在可以升降的厨房桌、储物柜、只用眼睛就能操作的电脑、吹吹气就能拉起的窗帘、可以调节高低的盥洗盆前,老人们说,这次真是长了见识,这些既能帮助残疾人,对老年人也大有用处。

来自沈阳的80岁的游客金安为和老伴也千里迢迢的赶来参观生命阳光馆,在阳光区的展厅里,老人拿着手中的一幅字对记者说:“残疾人太不容易了,他们的坚强让我们感动,这是一位残疾人为我们题的一个‘顺’字。能够看到这样充满人文的展馆,这么多帮助残疾人的高科技设施,我们非常惊叹。”

老师带着学生来了,父母带着孩子来了,他们都希望孩子们从小就上好人生的这一课,好好看一看,理解一下残疾人的自强精神,懂得关爱他人,关爱社会,走好人生的第一步。

生命阳光馆虽然跻身于众多国家馆中,但它用自己独有的人文理念和设计展示诠释了反对歧视、平等共享的人道主义精神,这种对生命的尊重、对尊严的关注,吸引了众多媒体和国际友人。

中央各大媒体和各省、市主要报刊纷纷对生命阳光馆给予了大力报道,全方位的介绍和深入的人物专访等,生动地阐述了生命与尊严、关爱与自强的深刻内涵。

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贝南先生高度评价了中国为残疾人所做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外国观众称赞从生命阳光馆看到了中国残疾人的精神,中国残疾人事业的成就,中国对世界残疾人事务的贡献。美国著名专栏作家库恩博士下肢残疾,他激动地说:“中国改革开放30年,老百姓的思想有了很大的改变,现在中国处处都想着残疾人,这反映了社会的进步。”

以田中理先生为团长的日本参访团一行六十六人,对生命阳光馆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对影片《生命的奇迹》尤为称赞:“我看了几遍,太感人了”,当得到这部影片的光盘时,他如获至宝,高兴地说:“我要带回日本,让家人和朋友都来看一看,这很值得。”

翻开生命阳光馆的留言本:“盲人虽盲,心明如镜”、“残疾人是伟大的,他们创造了很多成就,向他们致敬”、“祝福残疾人”、“城市让残疾人生活更美好”、“这是我看过的最感动的馆”、“关爱生命,共享阳光”、“这是充满人道关怀的馆,愿它越办越好”…….参观者们用脚步丈量着馆内一点一滴的关爱,在这里有太多值得铭记的感动。

让我们看看以下的数字:截止5月31日,生命阳光馆观众已达327442人,其中残疾人观众9468人,国外观众3533人,副部级以上领导242人,参观人数达到预期人数的近3倍。

关注,因为人道的力量。这正是一个充满人道主义思想的展馆,从彰显残疾人尊严的才艺展示到为残疾人服务的智能居室,从整个馆内的无障碍设施到健全人的体验项目,无一不体现着“人道”二字。我们期盼着,在未来的五个月里,生命阳光馆的阳光将温暖更多的参观者,帮助残疾人,不仅仅是关爱,还有对生命的思考。

184天,虽然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仅仅是一瞬间,时间会无情地冲刷掉人们太多的记忆,但我们坚信,生命阳光馆留给后人的,是永远定格在灵魂深处的一束人道主义的绚丽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