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以下简称“协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中国残联领导和中央文明办、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的指导下,在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的共同努力下,紧密围绕残疾人事业重要部署和重点工作,全面落实协会《“十四五”志愿助残服务实施方案》和《志愿助残阳光行动实施方案(2023年-2025年)》,圆满完成“十大阳光行动”年度任务。
一、基本工作内容
1.坚持政治引领,融合推进“阳光党建行动”。协会坚持党建先行引领,按照年度党建学习工作计划,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和残疾人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中国残联八代会精神,扎实抓好协会主题教育,强化理论武装;与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共建党建活动室,打造党建新阵地;全年开展党建专题学习10余次,主办一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培训班,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召开协会常务理事会议3次、会长办公会议7次、秘书处办公会议3次,专委会联席会议1次,国家无障碍环境展示馆展陈组委会和专班办公会议70余次,坚持会前政治学习;开展“协会走基层 新春送温暖”及“党建引领办实事 助残帮扶见真情”等联学联建主题活动4次。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穿工作始终,扎实指导工作实践。
2.坚持正向宣传,实施“阳光倡导行动”。发挥好协会“中国志愿助残”和“无障碍智库”两个微信公众号宣传阵地作用,聚焦扶残助残领域感人事迹、先进典型、最新理念以及无障碍专题,全年持续更新420余期,合计推文2600余篇;结合重要节日节点,发布“新年寄语”“雷锋精神永恒 助残志愿相传”“提振无障碍消费信心、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等共同倡议;发布协会会歌——《世界有你就温暖》,激发广大志愿者参与助残志愿服务活动热情;积极加强与主流媒体和平台的联系,认真策划选题,加强宣传推介,全年大型活动宣传稿件52篇,在主流媒体发布和转发三百余篇,各项活动通过映客在线直播30余场,累计在线观看4500万人次;助力推进《以法之名 让爱无碍》《和美宜居无障碍》《建者仁心 筑之大道》《我是无障碍体验官——汇爱大厦篇》《厘米——腾讯前海新总部“厘米级”图纸曝光》《无障爱随想组曲》等宣传片拍摄制作,并联合有关单位共同设计制作无障碍动漫作品11幅,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营造全社会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志愿服务良好社会风尚。
3.坚持示范联动,实施“阳光融合行动”。壮大志愿助残服务队伍,加强组织队伍建设,完善志愿助残工作机制;加强与地方助残志愿服务组织及阳光助残志愿服务基地工作联动,以每年“全国助残日”“7·6全国志愿助残阳光行动主题日”等残疾人事业与助残志愿服务重大活动、重要节点为契机,组织举办“全国助残志愿服务培训交流活动”,“党建引领学雷锋 阳光基地在行动”——迎接学习雷锋纪念日“四个一”等主题活动,联合开展“邻里守望”“文化助盲”等志愿助残活动,深入开展“志愿助残阳光行动”。
4.坚持多样化培育,实施“阳光基地行动”。联合各级残联组织、志愿服务组织以及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高校科研机构、行业组织、企事业单位、公益服务机构、公共服务场所等创建并认定六批(第二批-第七批)71个“阳光助残志愿服务基地”,认定首批10个“阳光助残志愿服务驿站”并与中国民用机场协会、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行、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中国盲文图书馆和北京市新华书店有限责任公司等5家单位达成第二批百个“阳光助残志愿服务驿站”合作共建;加强对地方基地建设的指导,推动阳光助残志愿服务基地点位覆盖和增量扩面;建立基地建设联席会议机制,打造提升全国助残志愿服务组织管理能力和助残志愿服务技能水平的重要平台。
5.坚持深化重点领域,实施“阳光共享行动”。依规设立协会创业服务专业委员会、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标准化专业委员会、志愿服务法治研究专业委员会等4个专业委员会,进一步拓展助残志愿服务领域,创新志愿助残服务载体;制定协会专业委员会工作规则,充分发挥7个专委会专业优势,积极拓展同有关行业组织和公益慈善组织联手开展志愿助残阳光行动、“美丽工坊”等系列品牌项目;与快手官方合作建设20个直播间,探索残疾人直播带货AI直播,进一步促进残疾人创业增收。
6.坚持专业服务为本,实施“阳光汇智行动”。持续深化理论研究,组织有关人员赴上海市、天津市、江苏省、安徽省、福建省、山东省、辽宁省、浙江省等十几个地区开展无障碍环境和志愿助残工作调研,召开志愿服务立法调研座谈会和2023志愿服务法治化研讨会,形成专题调研报告,推动工作成效向志愿服务法、公益诉讼法立法成果转化。修订《助残志愿服务手册》,发布《中国志愿助残服务发展报告》《无障碍环境蓝皮书(2022)》等综合研究报告,推出《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2022年度工作报告书》《无障碍文汇》(三、四、五篇)、编写《“6.28”奋进无障碍法治新征程 开启无障碍建馆新行动》《绽放“9.1”“我是《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宣传员”普法系列活动》纪实画册,推动出版《无障碍法治论》《大爱连心总是春—残疾青年奋斗口述史》《无障碍智慧生活研究》《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营业网点无障碍建设专项指引》《雄安新区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设计》,组织开发《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百题库,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国家手语版正式上线,进一步推动志愿助残服务及无障碍文化建设。
7.坚持法治宣贯,实施“阳光无碍行动”。全力推进国家无障碍环境展示馆项目落地,定期组织召开展陈策划研讨及办公会议,开展两批无障碍环境展示馆课题研究,不断深化展陈方案,助力建设开工“加速度”。联合主办第18届中国信息无障碍论坛暨全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成果展示应用推广活动、“9·17”全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成果推介展示等活动,加强成果的转化落地与应用推广,进一步搭建志愿服务文明实践平台;积极参与无障碍环境建设普法宣贯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无障碍法治大讲堂29场次,参与主讲嘉宾300多人,网上直播参与人数达3563余万人;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和建筑设计企业等73家无障碍环境智库单位建立联系与合作,在以《民用机场无障碍环境评价标准》检验杭州亚残运村、雄安新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国家中关村论坛永久会址、阿里巴巴西溪园区、腾讯深圳总部等国家重大工程上智能引领和专项指导。与中国联通(北京)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共建无障碍促进委厂甸基地,共建共享无障碍智能科创联合实验室,推动发布盈科无障爱律师志愿服务团全国行动。积极参与国家级无障碍环境建设认证体系建立工作,推动建立无障碍环境认证机制。
8.坚持调查研究,实施“阳光激励行动”。与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联合设立中国志愿服务法治化研究基地,与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合作共建“中国社会建设法治研究和服务基地,以志愿服务立法为契机,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推动建立志愿助残服务相关政策制度、标准规范、导向指南和激励嘉许机制。开展无障碍环境认证评选国家三星级6家、二星级4家,培育打造评选全国无障碍五类精品案例50个项目,激励推动志愿助残服务及无障碍环境建设规范化、专业化发展。
9.坚持培训赋能,实施“阳光培优行动”。加强志愿助残服务专业化培训,选树志愿助残服务典型案例并孵化嘉许,发挥各专业委员会作用,举办两期助残志愿者骨干培训班,组织长三角(一市三省)志愿助残服务专题培训班,联合有关单位共同开展全国首期无障碍环境认证制度宣贯培训和《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宣贯暨无障碍环境认证体验员首期专题培训班;优化助残志愿服务培训课程,完善“助残讲师”培训制度,培养高水平志愿助残服务培训师资队伍,支持北京市残联、上海市残联、大连市残联、中国狮子联会浙江代表处、北京市西城区图书馆、北京市志愿服务指导中心、河北省共青团中央等单位开展助残志愿者专项培训,并与中国狮子联会教育培训委员会建立长期合作,年度组织指导线上、线下培训活动30余场次,培训时长不少于300学时;参与指导第二届全国残疾人文学创作研修班、首届职工无障碍服务知识技能竞赛,培育腾讯深圳总部(企鹅岛)无障碍环境建设导则的编制与落地、阿里巴巴西溪园区无障碍游览10个精品点位打造、上海养志康复中心、深圳双创无障碍服务中心、安徽芜湖保障房无障碍样板工程等项目,坚持以培促学提技能,以学促干共提升,着力打造精品项目。
10.坚持行业协作,实施“阳光聚力行动”。积极配合中央社工部、中央文明办、中国残联等推进助残志愿服务各项工作深入开展;加强与公益组织的协同合作,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载体,深入开展“融合无障碍 携手向未来”残障融合青少年摄影作品巡展近50场,参与“浙狮助残、千人观赛”公益志愿活动、“爱心助盲”四地同讲无障碍电影主题公益活动、九牧‘让爱无碍•扶暖万家’公益行动、《汶川记忆——200名幸存者的地震日记》有声作品录制等公益活动,联合有关单位共同举办“奋进无障碍新时代、开启无障碍新征程”重大活动、“我是《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宣传员”普法宣传系列活动,支持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我的梦》、中国盲人协会“看见明天”盲人公益音乐会等演出活动;联合主办第五届科技无障碍发展大会,参加第31届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第十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网络公益高峰论坛、《马拉喀什条约》落地版权宣传活动、2023北京联通科技创新大会、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的“全面推进信息无障碍环境建设,促进信息包容性发展”主题研讨会、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展示“数字助残 联通美好”新图景、康复国际百年庆典、“无障碍与新征程”分论坛、 2023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中国建筑学会年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年会、中国乡村发展志愿服务促进会乡村振兴志愿服务主题活动等。
二、基本成效与改进方向
2023年,协会在中国残联的坚强领导和鼎力支持下,在民政部、中央社会工作部和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的悉心指导下,在第二届理事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协会秘书处、综合办公室及各专委会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协同发力,共同推动协会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主要做到了五个坚持:一是坚持政治办会,协会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严格执行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总结、有档案、有成效,扎实以党建引领思想,以理论指导工作实践,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发展。二是坚持法治办会,协会以助力《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落地实施和启动志愿服务立法为切入口,发挥协会优势,联合开展影响力深远的立法调研、法规宣贯、普法宣传等系列活动,广泛营造无障碍环境与志愿扶残助残良好法治环境。三是坚持志愿办会,协会成员及合作荣誉伙伴以志愿精神为指引,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不计付出、积极作为,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工作动力,高效推动各项工作圆满顺利开展。四是坚持开放办会,协会广泛聚合社会各界志愿助残合力,凝聚行业智慧,通过“两基地一服务团”(志愿助残阳光基地、志愿助残阳光驿站、无障爱律师志愿服务团),持续深化“志愿助残阳光行动”品牌建设,创新推动助残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五是坚持自律办会,协会时刻坚守廉洁自律底线,在与全体专、兼职人员及合作伙伴签署廉政承诺书的基础上,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牢固树立为残疾人服务意识和情怀,认真践行初心使命。
协会目前的工作还存在诸多不足,如作为全国性社会组织,对中国助残志愿服务优秀特色案例及亮点经验总结推介不够,助残志愿者及助残志愿服务团队嘉许激励机制有待完善,对基层助残服务组织培训指导有待加强,专职工作力量比较薄弱等等,以上问题将在协会2024年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三、2024年工作要点
2024年,协会将继续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社工部、中国残联关于残疾人事业和志愿服务工作的有关要求,贯彻中国残联八代会精神,深入实施协会《“十四五”志愿助残服务实施方案》和《志愿助残阳光行动实施方案(2023年-2025年)》,推动“志愿服务阳光行动(三年)”“志愿助残阳光暖行动(三年)”确定的年度专项工作落实落细见诸成效。
1.坚持党建引领,严格执行逢会政治学习制度,把学习融入日常、抓在经常,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实践,将政治引领贯穿协会工作始终。
2.加强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专委会作用,在助残志愿服务和无障碍环境建设领域开展专业化人才培训,助力助残志愿服务骨干人才培养和专业助残志愿者队伍建设。
3.积极配合志愿服务立法调研工作,扎实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和座谈,掌握基层助残志愿服务基本情况,总结、梳理、探索、布局、创新中国志愿助残服务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为推动高质量立法建言献策。
4.深入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宣传贯彻,以颁法施行法一周年为重大契机,借助国家无障碍环境展示馆作为社会主义文明实践窗口,联合各行业继续开展普法行动大讲堂,培育无障碍环境建设精品示范成果,为无障碍志愿助残服务搭建新平台,助力各行各业广泛普及普惠无障碍环境深化细化实化及无障碍文化理念与法治意识深入践行造福。
5.持续推动“阳光助残志愿服务基地和阳光助残志愿服务驿站”培育和认定工作,发挥行业组织与社会组织等联合聚合的社会化特质优势和专业化引领示范,征集阳光助残志愿服务优秀示范案例,挖掘基层助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辐射带动基层助残志愿服务标准规范、落地实效开展。
6.扎实推进“志愿助残阳光行动”,结合年度“全国助残日”“7月6日全国志愿助残阳光行动”主题日等重要节日节点,开展助残志愿服务骨干培训交流活动,组织联合培训、交流互鉴、专题研讨,搭建助残志愿服务交流平台,赋能助残社会组织健康可持续发展。
7.深化理论研究,发挥专家、顾问专业优势,推动制定助残志愿服务及无障碍环境建设相关标准、指南和规范,探索制定助残志愿服务激励嘉许机制,激发社会各界助残活力。
8.统筹整合协调社会资源,深化志愿扶残助残交流合作,探索开发助残志愿服务项目,推动典型成果的推广应用转化,打造助残志愿服务和无障碍文化精品,扩大宣传影响,营造志愿扶残助残浓厚氛围。
附件: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十大阳光行动(2023-2025年)
(一)实施“阳光党建行动”。坚持党建先行引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和残疾人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化理论武装,提高政治站位。建立秘书处和专委会(包括阳光助残志愿服务基地、阳光驿站等)联席学习制度,定期组织党的政治理论学习教育;面向协会常务理事、理事及阳光助残志愿服务基地、会员单位等定期开展政治与业务学习培训;协会每月组织开展系列学习宣传与培训活动,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穿工作始终。
(二)实施“阳光倡导行动”。发挥好协会“中国志愿助残”和“无障碍智库”两个微信公众号宣传阵地作用,讲好志愿助残故事;积极加强与主流媒体和平台的联系,认真策划选题,加强宣传推介,扩大社会影响力,营造全社会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志愿服务良好社会风尚。
(三)实施“阳光融合行动”。壮大志愿助残服务队伍,加强组织队伍建设,完善志愿助残工作机制;加强与地方助残志愿服务组织工作联动,以全国助残日、“7·6”志愿助残阳光行动主题日等残疾人事业重大活动、重要节点为契机,融合开展形式多样的助残志愿服务活动或经验交流会,深入开展志愿助残“阳光行动”,开展“邻里守望”“文化助盲”志愿助残活动。
(四)实施“阳光基地行动”。联合各级残联组织、志愿服务组织以及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高校科研机构、行业组织、企事业单位、公益服务机构、公共服务场所等创建500个“阳光助残志愿服务基地”和500个“阳光助残志愿服务驿站”;加强对地方基地建设的指导,推动阳光助残志愿服务基地点位覆盖和增量扩面;建立基地建设联席会议机制,打造提升全国助残志愿服务组织管理能力和助残志愿服务技能水平的重要平台。
(五)实施“阳光共享行动”。拓展助残志愿服务领域,创新志愿助残服务载体;充分发挥各专委会的优势,积极拓展同有关行业组织和公益慈善组织联手开展志愿助残阳光行动、美丽工坊等系列品牌活动。继续健全协会内部管理机制,建立完善协会二级委员会管理制度;结合无障碍智库、阳光助残志愿服务基地等优势,吸纳发展协会个人会员和单位会员,并探索会员单位管理制度。
(六)实施“阳光汇智行动”。持续深化志愿服务理论研究,加大调研力度,助力志愿服务立法。围绕助残志愿服务编写相关领域的规范、标准、指南;发布中国志愿助残服务智库成果等综合研究报告,推出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系列宣传品、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年度报告书、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阳光助残志愿服务基地风采录等,推动志愿助残服务文化建设。
(七)实施“阳光无碍行动”。促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积极参与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和普法宣贯工作,助力编写《无障碍环境蓝皮书》;全力推进国家无障碍环境展示馆项目实施,搭建志愿服务文明实践平台,参与举办中国信息无障碍论坛暨全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成果展示应用推广活动、借助立法颁布和施行日开展全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成果推介展示和大讲堂等活动,加强成果转化落地与应用推广;加强与无障碍环境智库合作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完善联席机制,积极参与国家级无障碍环境建设认证与信用体系建立。
(八)实施“阳光激励行动”。继续完善中国助残志愿者登记注册信息平台的建设,推动助残志愿者信息注册;推动建立志愿助残服务相关政策制度、标准规范、导向指南和激励嘉许机制,激励各级助残志愿服务组织保障志愿助残服务管理制度,建立促进志愿助残服务专业化、常态化和长效化工作机制,推动志愿助残服务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
(九)实施“阳光培优行动”。加强志愿助残服务专业化培训,选树志愿助残服务典型案例并孵化嘉许,培育基层志愿助残服务品牌项目;举办助残志愿服务骨干培训班,系统性培育骨干力量;发挥各专委会作用,联合有关单位共同开展助残志愿服务、口述影像等专业化培训,结合重要赛事,积极参与助残志愿者培训工作;优化助残志愿服务培训课程,完善“志愿助残讲师”培训制度,培养高水平志愿助残服务培训师资队伍;充分调动助残志愿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激励志愿助残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十)实施“阳光聚力行动”。积极配合中央文明办、中国残联等单位推进助残志愿服务各项工作深入开展;加强与公益组织的协同合作,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载体,广泛开展阳光助残志愿服务活动,深化实施“志愿助残阳光行动”品牌项目取得成效;组织相关课题研究,加强志愿助残调研并形成专题调研报告,推动工作成效向志愿服务法、公益诉讼法立法成果转化。